2007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出“重拳”围绕磷肥实施了一系列调控政策。2007年6月1日,对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的磷酸二铵开征季节性出口暂定关税;2008年1月1日开始对磷酸一铵加征出口暂定关税;2008年2月15日,在上调磷酸二铵及磷酸一铵出口关税的同时,对含磷复合肥开始征收出口暂定关税。
政策出台,缓解了我国磷肥行业所面临的资源紧缺、成本增高、价格上扬的严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和调控作用。但是,有些政策难以准确“表达”调控初衷、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在出台之初就意味着是一种过渡性政策。
政策“回炉”查漏补缺
从2007年截至到2008年目前,相关部门对磷肥产业出台的政策经过多次“回炉”,不足三个月时间对磷肥出口政策连续调整了三次。
2007年年底,国家对磷酸二铵出口关税税率由二三季度20%、四季度10%上调到一四季度20%、二三季度30%;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对大量出口、被放任半年之久的磷酸一铵加征出口暂定关税,并从2008年2月15日起,将磷酸二铵、磷酸一铵及磷酸二铵与磷酸一铵的混合物三类化肥产品的出口暂定税率再次提高至35%。
多次政策调整,并未减弱出口势头。一些磷肥企业认为,没有找准切入点使政策威力减弱。对此,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胡均斌有自己的见解。“国家是想通过控制磷铵出口、迫使国内价格降下来了,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国内磷肥市场并不是受出口的影响,而是国际硫磺价格决定的。”他认为,2007年6、7月份磷铵出口比2007年年底的数量大很多,但是,当时国内二铵价格只卖2000多元/吨,并没有到年底的近4000元/吨,这很能说明问题。”
湖北世龙化工有限公司的磷矿石生产能力接近30万吨,虽然磷酸一铵的价格很有竞争力,但却全部用于国内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赵龙认为,国家制定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国际市场行情的支撑下,治标不治本,效果很难显现。“目前国际市场行情旺盛,政策实施只能针对国内企业,没有太大意义。”
而有些政策一出台,就意味着只是一个过渡性政策,注定要“回炉”。
刚刚浮出水面的磷酸二铵出厂限价政策,并没有对磷酸二铵含量做出明确规定,原本64%的含量,稍做些“手脚”、减少几个含量就可以轻松‘避开’4100元/吨的限价政策。“圈内”企业认为,政府制定政策不“下猛药、出重拳”很难一步到位。“临时”政策本身就意味着随时“查漏补缺”,虽然可以收放自如,但却明显缺乏一定的前瞻性。
国际国内通盘考虑
2007年,国际硫磺价格风云突起,使磷肥生产企业采购成本剧增。为此,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国家对纳税人所生产和销售的磷酸二铵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并免除硫磺进口关税。但是,面对国际高位下的硫磺,市场价格依然风生水起,磷肥生产企业并未因此变得日子好过。
湖北洋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华锋认为,国家对价格调控还只限于进出口环节,“在目前生产企业成本过高的问题上,所有的政策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企业认为,当全球一体化和国内市场化脚步愈来愈紧地敲击着人们耳膜的时候,政策制定应当国际国内统筹兼顾,实施“一盘棋”大战略。
在国际行情明显好于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增加关税并不能阻止资源出口的步伐。没有国际市场的支撑,资源出口将难以为继。湖北襄樊丽明化工有限公司销售部长禇国庆认为,出台政策应该国际国内“一盘棋”,寻找内外市场的平衡点。目前国内磷酸一铵产能供大于求是事实,国际有需求也是实际。政策既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紧紧盯住国内终端市场,虽然农民在某个局部利益上得到了好处,但势必影响国内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高价格的产品是因为有国际市场高价位做支撑,内外市场通盘考虑是必然。杨华锋更是坦陈胸意,“用政策约束企业,出发点是农民的利益,但是企业生产艰难、产业链扭曲并不利于磷肥产业的健康发展,一个不健康的产业,农民的利益是无法保障的。”中国市场已经被放置在国际大背景之下,国内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是无可避免的。
政策促动竞争升级
2007年,相关部门对磷矿石征收政策也做出了调整,征收幅度从2007年6月1日到12月31日的10%调高至2008年的20%。在此次的全国政协代表大会上,陕西省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王西林提出“扩大磷矿石资源税征收范围”,建议适当调高资源税税额,以遏止过度开发和资源出口。有人猜测,磷矿石“以量计征收改为从价计征”将是下一个即将“回炉”的政策。
2007年,湖北出台了对每吨磷矿石征收35元的价格调节基金,湖北只有“宜化”、“东圣”和“兴发”这三家磷矿石深加工企业除外。作为三家免征价调金的企业之一,虽然有优势,为保证国内复合肥企业的需求,湖北东圣集团化工有限公司没有出口磷酸一铵产品。销售总监张华斌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最好不要征收资源税。”目前肥料企业经营艰难,特别是今年国家对肥料行业非常关注,出台了很多限价政策。但是,肥料涨价趋势由原材料价格决定,而并非国家或企业所能左右。目前国际行情支撑下的硫磺价格,已经由以前的600、700元/吨上升到现在的5000元/吨。其次,目前的钾肥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在这种情况下,扩大磷矿资源税范围无疑会加大生产企业的成本。随着这些企业生产成本的增高,国内企业负担加重,不仅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更加速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淘汰。
以赵龙为代表的企业认为,“对于一个市场化的产品,把‘门’关上只能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加剧。”目前国际市场磷肥价格持续高涨,对于有资源优势和有实力的企业,征收资源税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能有所“触动”的仅仅是那些资源匮乏型企业。时下,国际硫磺价格持续在高位盘旋,而国内70%的磷肥企业采取硫磺制酸,加紧控制资源的步伐,将导致硫磺制酸企业亏损和倒闭。虽然,国内有硫铁矿制酸企业比硫磺制酸企业的境况略好,但硫铁矿制酸生产能力有限,一时还难以满足国内磷酸一铵生产企业的需求。硫磺减少,将最终导致磷酸一铵生产不足,出现终端市场供需不平衡,从而促使国内市场肥料价格的再提升。
禇国庆也认为,有磷省份内的磷肥企业由于地域关系,原本在资源上就占据一定优势,增加磷矿石资源税,将使无磷省份或远离有磷省份内的生产企业成本升高,导致竞争加剧,甚至是不公平的竞争。
在出台的政策面前,企业更多推崇走市场化之路。市场迈向成熟之前,“依靠市场化与计划科学化”即市场手段与政策干预的双重手段是必要的,但是这种干预更应当定位于产业的长远利益和基础性制度,培植市场逐渐学会用自己的“脚”走路,而不是缺少前瞻性的临时性、一次性政策。农民的利益要保障,但是,产业健康发展才是农民获得保障的源泉。政策救市,需要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