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稳则社会安。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并把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提出'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做到统筹兼顾,注意到各个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进行有机结合。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各个产业之间协调并进,才能实现农业整体高效发展,只有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相互配合,才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高度重视土、肥、水、种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推进,肥料作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实现农业增产、增效起到关键作用。1958年,毛泽东主席把农业增产的基本措施概括为'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个字,被称为'农业八字宪法'。全面推行'农业八字宪法'对种植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肥料业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肥料业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日益显著,1998年,由于土、肥、水、种的共同发展,中国的粮食产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成为中国人、中国农业工作者的骄傲!中国人多地少,保障粮食安全是长期战略任务,而它的关键之一是解决好肥料问题。如何推进中国肥料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实现肥料业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最大贡献,是肥料业从业者的共同追求,也是社会赋予肥料业从业者的神圣使命。现在,中国的肥料业发展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我国肥料业对农业增效的贡献越来越大,另外一方面,在肥料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未解决的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并成为阻碍中国肥料业健康发展的痼疾。
农业大规模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和水等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虽然中国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但却使用了世界35%的化肥。但是,在农业大规模使用化肥的同时,化肥的利用率增长速度缓慢。目前中国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利用率仅为15%~20%,钾肥利用率也不超过65%。中国每年通过淋溶、挥发等途径损失的化学氮多达1200万吨~1400万吨,价值430亿~500亿元;现有复合肥中的磷在进入土壤后大约35~40天左右有效性即下降80%,绝大部分养分被固定而失去效果,从而增加了农业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严重污染了环境。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近年来,太湖、巢湖、滇池相继暴发蓝藻,太湖的严重污染曾危及无锡几百万群众的饮水安全。一份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成果显示:在太湖的外部污染总量中,工业污染仅占一小部分,约在10-16%,农业面源污染所占的比例在持续上升,目前已占到59%。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及重金属破坏了太湖的水环境。
随着化肥用量的稳步增加,肥料的增产能力和利用率却不断下降。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增多和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提高粮食单产的要求更加迫切,导致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持续增加。化肥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又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粮食产量不断下降。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连年下降,2003年的粮食总产量只有4.31亿吨,仅为历史最高年份1998年粮食产量5.12亿吨的84%,当年的粮食生产量与粮食消费需求量形成了较大的供需缺口。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不解决化肥利用率下降的问题,就无法实现粮食产量的持续递增。 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化肥在农业生产总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出现了即使增产、增价却不能增效的现象。我国化肥的施用量从上世纪50年代末的1万吨到2006年化肥折纯使用量约为5600万吨,50年增加近5600倍。近几年化肥价格的快速增长,使化肥在农业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国家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每亩地国家要补贴60元,全国18亿亩耕地,每年财政补助达1080亿元,这占了国家财政很大的一部分,但这相对于化肥成本的增长还是远远不够,我们提倡多快好省,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就不得不关注这个问题。
要解决肥料生产中的这些问题,突破肥料业发展的瓶径,就需要以现代农业的整体视角来推进肥料业的发展。
确保农村稳定的劳动力,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就业容量,实现农民在能正常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下经济收入不断增长。稳定的农村劳动力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保证,特别是有机肥的施用,更需要劳动力的保证。而目前,在一些地方却在不当提倡'打工经济',鼓励农民大批离开土地,并且提出不当的农业人口比例。推进经济发展,确实需要加大城市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国家,确实需要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有一个恰当的比例。但是城镇化进程不可盲目推进,农村和城镇人口比例不能不当提出。现在一些农村人口偏少的国家,如美国、韩国、日本这些已经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的国家,提出了要增加农村人口比例,都是注意到了农村人口偏少给农业整体发展所带来的农业减效、减产问题。这应该是我们的一个借鉴。要确保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必须加大农村就业容量,确保农民能够实现就地就业,就地增加收入。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肥料业生产与销售企业也应该积极加入到增加就业容量中来,这是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可推进肥料企业的发展。第二个,还要加大对农民的培养力度,从最低的标准,要能够合理施肥,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化肥的不当施用。国家现在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应该是每一个农民在施肥时的自觉要求,不应该仅是土肥站的事,土肥站有责任普及教育,企业有义务积极参与。高一点的标准,要让农民自己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专家。在一些发达国家,农民有自己的实验室,我们目前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是,可以朝这个目标努力。
大力倡导有机肥料与化肥的合理施用。实验表明,有机肥料在对农业生产上的作用与化肥的作用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因为有机肥料施用需要一定的劳动力,不象化肥施用的简便、清洁,目前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很少。事实上,发展有机肥对发展循环农业、节能减排有着积极的作用,也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沼气肥料生产的有机肥为例,沼气池保证了农村的清洁,生产的沼气可以充分利用。有机肥,特别是厩肥的使用,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目前,对有机肥的发展重视还不够,在这个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引导,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与推广。总的方针,可以是政策引导、科技引领、企业参与、全民努力。
注重肥料发展中的技术创新,切实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减少污染。技术创新,要注重温故而知新,要注重传承性与长远发展的结合。同时,技术创新要与市场发展积极结合,近几年,我们肥料业有很多的新技术,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行转化,造成浪费。事实上,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完全可以在前期就进入。现在一些地方在积极推进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结合,以促进技术转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对肥料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给以足够重视,以整体农业的大视角,统筹兼顾,协调解决,以实现我国农业的科技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