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河南省有关信息部门获悉,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农药创新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新品种创新开发速度放慢。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由于近年来农药产业受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农药研究开发费用激增,从而导致农药新品种问世的步伐放慢,再加上转基因作物的迅猛发展,世界农药销售额增长缓慢。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2005年10年间农药销售额仅增长约11%。近年来,世界农药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杀虫剂销售平稳,除草剂略有增加,杀菌剂有较大增长。目前,世界农药产品总的发展趋势是开发高活性、高安全性、高效益和环境友好的化合物。研究表明,一种农药新品种从化合物的合成到商品化需要筛选10万—13万种化合物,花费10年时间、耗资2亿美元以上。由于这些原因,农药新品种开发和上市速度被迫减缓。 二是农药开发进入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目前一些大公司拟推动市场全球化农药的开发,这种开发伴有高风险、高投入和周期长等特点,实力较弱的公司无法承担。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世界农药公司之间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重组,通过兼并与合并,使世界农药生产更加集中,垄断性更强,也更有实力进行新农药的开发和生物工程的研究。目前,世界农药开发和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欧,销售额在20亿美元以上的6家公司全部在这两个地区。我国农药市场销售额则相应较低。 三是生物技术受到用户青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从1990年代末,基因工程在农药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日前,已经有数百种基因作物取得了登记,一批抗虫、抗病和耐除草剂的作物进入产业化。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已由1995年的188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9000万公顷;农业生物技术市场规模,已由1998年的16.7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52.5亿美元。基因工程对世界农药市场的影响日益加大,特别是化学杀虫杀螨剂将受到转基因作物的冲击。 四是全球分工协作搞农药获进展。跨国农药集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优势,重新定位、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这些公司将主要掌握科研开发和销售,而把农药的生产转移到其他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国际化分工协作的外包市场正在形成与发展。我国的许多企业利用这个机会,在农药大量出口的同时,也引进了一些国内需要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