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是一种以尿素为原料的重要有机化工中间体,广泛用于木材加工、塑料、涂料、减水剂、造纸、黏合剂、纺织、皮革、电气、医药、阻燃剂等行业。中国第一套三聚氰胺生产装置于1958年投产,规模为100吨/年,这套装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三聚氰胺工业开始起步。经过50年的发展,目前中国三聚氰胺产能已超过60万吨/年,实际产量约40万吨/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和出口国。5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三聚氰胺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规模由小变大
产能和产量不断增加自1958年起步以后,20世纪70年代初,山东、上海、江苏、广东、四川等地又陆续建成了以尿素为原料的常压法生产装置,生产规模一般为100~300吨/年。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聚氰胺的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均迅猛增长。1980~1987年中国三聚氰胺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2.81%,1987年产量达到1.23万吨。自2003年以来,中国三聚氰胺产能、产量的增速更是突飞猛进。
目前中国三聚氰胺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四川、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其中川渝地区三聚氰胺年产量为3.3万吨,山东省为16.4万吨,河南省为8.2万吨,京津冀地区为3.9万吨,江浙地区为2.9万吨,安徽省为2.2万吨,广东省为1.0万吨,福建省为1.8万吨,西北地区为1.0万吨,东北地区为0.3万吨,其余地区为0.4万吨。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最早的三聚氰胺工业化生产规模很小,以双氰胺为原料,采用高压法工艺,年产量仅为100吨。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各地相继建成以尿素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但当时生产规模仍然较小,大多为300~500吨/年,最大的仅为1000吨/年。
到2006年底,中国年产能超过1万吨的三聚氰胺生产厂共有16家,当年产量合计达29.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其中年产能超过1.5万吨的生产企业共有8家,当年产量合计达19.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8%;年产能超过2万吨的生产企业共有5家,当年产量合计达14.9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6%。目前中国三聚氰胺装置生产能力超过5万吨/年的企业共有2家。
产品质量不断提升2006年全国三聚氰胺出口量接近10万吨。1999~2001年,日本三聚氰胺制造商——日产化学公司为了产品结构调整,多次到中国调研,对当时国内部分大型三聚氰胺生产企业的产品采样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产品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个别指标甚至超过日本。
需求增长拉动产业发展中国是世界三聚氰胺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装修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了三聚氰胺需求量快速增长。另外,中国从过去出口三聚氰胺原料和进口三聚氰胺成品,到目前注重三聚氰胺后续产品的开发,如在木材加工的黏合剂、高密度层压板的贴面材料和水泥添加剂中都大量使用三聚氰胺,使国内三聚氰胺的应用领域和消费量不断增大。
近年来,全球三聚氰胺需求量年均增速约4.5%。2006年全球三聚氰胺消费量约130万吨,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环保标准的提高。中国于2002年7月1日正式实施装饰材料控制游离甲醛含量的强制性标准,极大地刺激了三聚氰胺在强化木地板方面的消费。2004年仅中国强化木地板市场,三聚氰胺消费量就同比增长了30%以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三聚氰胺消费的年均增幅仍将保持在10%以上。全球市场需求也将保持增长态势。
近年来国内人造板产业发展迅猛。预计到2010年,国内人造板产量将达4800万立方米,年均增幅超过9%。人造板用三聚氰胺占三聚氰胺消费总量的一半,人造板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三聚氰胺需求增加。此外,除了传统的装饰板、蜜胺餐具、涂料、纺织品整理剂、纸张增强剂、黏合剂和复合地板等应用领域外,新的应用领域的开拓也将使三聚氰胺的市场容量扩大,如高效水泥减水剂、三聚氰胺系列阻燃剂、三聚氰胺树脂泡沫、三聚氰胺合成纤维等。
后加工产品前景广阔2006年国内三聚氰胺的表观消费量在30万吨左右,目前国内三聚氰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用于制造贴面板。
此外三聚氰胺用作高效混凝土减水剂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中国水泥年产量约12亿吨,只有不足20%的混凝土中会使用外加剂,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95%~100%,因此可以预计国内水泥行业对性能优良的高效减水剂的需求量将会增大。
抢占国际市场目前中国每年有20%~40%的三聚氰胺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到欧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出口量已占世界三聚氰胺需求总量的10%左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以来,三聚氰胺每月出口量超过1万吨,前5个月累计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14%,达到6.2万吨,创历史新高。
目前,不论是在生产能力、市场需求还是出口贸易方面,中国三聚氰胺产品在国际市场均处于强势地位。由于中国尿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新建三聚氰胺装置规模较大,产量快速增长,预计今后中国三聚氰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势地位还将更加突出。
技术不断进步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三聚氰胺技术最全的国家。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开发了自己独有的半干法技术,与此同时还消化吸收了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三聚氰胺行业的整体实力。目前中国的三聚氰胺生产技术已出口国外。
1969~1975年,中国自主开发成功了干捕再精制尿素法生产技术,相继在天津、上海、常州等地建厂。1986~1994年,中国开发成功第一代气相淬冷法技术,试验装置先后在南京、山东等地投产。1992~2005年,清华大学开发成功了改良气相淬冷法技术,并建成投产了多套万吨级装置。1995年,清华大学申请了尿素固相淬冷法制造三聚氰胺的国家专利。1998年至今,中国自行开发并建成投产了多套碳酸氢铵联产三聚氰胺装置。2003~2006年,中国开发并实施了联合制碱与三聚氰胺的联合生产技术。2006年,清华大学开发出节能省投资型气相淬冷生产技术,也称第三代气相淬冷技术。
目前国内三聚氰胺生产用催化剂仍处在较低水平。为此,浙江德清三龙催化剂有限公司在原天津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三聚氰胺催化剂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性能优良、性价比较高的新型催化剂。
环保广受重视
利用“联产”新概念来完成三聚氰胺尾气的有效回收利用,是近年来三聚氰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2006年,中国除高压法(欧技公司技术)6.5万吨/年三聚氰胺装置所产生的尾气已返回尿素装置再利用外,还有常压法9.0万吨/年装置产生的尾气也已实现返回尿素装置处理。另外还有14.5万吨/年装置产生的尾气用于联产碳酸氢铵,2.2万吨/年装置产生的尾气进行氨碳分离处理,2.54万吨/年装置产生的尾气用于联产硫酸铵,1.42万吨/年装置产生的尾气用于联产纯碱,5.3万吨/年装置产生的尾气用于生产氨水等。(来源:江苏化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