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国家队'——中化集团与中国海油都在谋求做大做强化肥产业,二者之间的竞争自然不可避免。但是,这将有利于提升我国化肥产业的整体实力,从而惠及农民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个是老资格的化肥旗舰,另一个是势头凌厉的新锐先锋,中化集团与中国海油在国内化肥业堪称双雄,他们不仅产业基础良好,而且都深受国资委的'偏爱'。因而,中国海油和中化之间在化肥领域的竞争自然不可避免。
业内人士认为,两个'国家队'的竞争将有利于提升我国化肥产业的整体实力,逐步形成化肥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模式,从而惠及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国资委策略
当前,国资委力推化肥产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已非常明显。从去年10月到今年6月的短短八个月中,国资委分别将中化建和中化供转划到中国海油麾下,将沈阳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种子集团并入中化集团旗下,使这两大集团的行业优势更加突出。
第一宗重组案例是2006年10月,国资委将中化建整体划入中海油,使中海油的化肥产量翻了一番,达到了400万吨/年,并同时拥有了氮肥、复合肥、磷肥三大系列产品,以及四个生产基地和化肥、化工研发,贸易及农化服务业务。
2007年4月18日,国资委发布重组通知,将中化建划入中国海油,同时将沈阳化工研究院划入中化集团。对此,尽管业内人士说,'这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并没有其他特殊的含义'。但是这种巧合,至少让人们看到,中国海油与中化集团兼收并蓄的发展态势。
对中海油来说,中化供的整体并入,将对他们的仓储、物流、销售等方面起到互补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化供与中化建将共同为中海油打开内外贸一体的销售格局,并使中国海油的整体实力大增。
对中化集团而言,重组沈阳化工研究院,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农药领域的龙头地位。沈阳化工研究院是国内最有名的农药研究单位,主要从事农药、染料、中间体、有机颜料和助剂等精细化学品的开发研究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
据中化集团有关人士说,中化集团一直希望形成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品一体化经营的模式。因此,中化在农药领域的扩张实际上也将促进化肥业务的服务水平。
2007年6月,中国种子集团也被吸收进了中化集团。对此,中化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化集团通过重组中种集团,发展壮大其种子业务,将这将进一步壮大中化集团在农业投入品领域的整体实力。在这一思路下,化肥作为农业投入品中的重要一员,可能与种子'兄弟'捆绑在一起向前走。 对于这一系列的重组动作,专家表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根据国资委的计划,要将现有央企改造成80~100家主业突出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这就必须归并同类项,表现在化肥产业就是,将一些化肥类和农资类央企归入中化集团和中国海油,组建大型化肥产业集团,实现国内化肥业的整体发展与合力求进。
其二,中国政府在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前,农业部正在积极推动化肥直销和测土施肥两大系统工程,目标在于实现中国的化肥革命,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作为化肥业的两大巨头,中化集团和中国海油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重大的社会责任,也抓住了这难得的发展机遇。
比拼上游
专家预测,化肥产业重组还将继续。有了国资委的支持做强大后盾,中化集团和中海油的腰板更硬了,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在上游生产环节的大比拼。
从目前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和种类来看,中化集团走在中海油的前面。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化集团拥有投资控股、参股的化肥生产企业共有10家,总生产能力约600万吨/年,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生产能力的大型化肥企业。而中国海油去年的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拥有氮肥、复合肥、磷肥三大系列产品,但没有钾肥。
钾肥正是中化集团的优势。一直以来,中化集团始终在中国钾肥市场保持领导地位。据中化集团有关人士说,去年,公司在进口谈判影响进口钾肥量的不利情况下,依然实现了钾肥销量456 万吨,约占中国钾肥消费总量45%,
不仅如此,中化集团还是青海盐湖集团和盐湖钾肥的第二大股东。2007年6月21日,盐湖钾肥综合利用项目二期开工,计划三年后建成投产。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10万吨氢氧化钠、12万吨PVC、30万吨合成氨中间产品、33万吨尿素、20万吨农用硝酸钾、13万吨氯化铵,总投资预计为46.88亿元。 另外,中化集团还联手全球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加拿大PotashCorp公司,目前PotashCorp持有中化化肥20%的股份。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中化引入国际巨头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一方面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抢先控制市场制高点,为在下一轮农业大发展的机遇下继续保持领导者地位奠定基础。
中国海油也不甘落后。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今年,中国海油也将参股青海盐湖集团,获取钾肥资源。同时,对海外市场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或投资建设等方式,获得国际钾资源依托。
与中化集团相比,中国海油化肥业务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供应。负责化肥生产的中海化学公司地处海南,依托南海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经营得非常红火。2006年,在全球化肥行业不景气、投资银行不看好,中海化学在香港成功上市,并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
在研发领域,中化集团与中国海油都也不相上下。2007年,中化集团重组沈阳化工研究院,中国海油则成立了化肥工程研究中心。显然,他们将通过专门研究机构提升化肥的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市场竞争
在商言商,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同行间竞争的焦点。为拓展化肥市场,日前,中化集团与中国海油都举起了社会责任牌,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化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06年,中化化肥销售量超过1200万吨,为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业增产发挥了积极作用。的确,近年来,中化集团将石油、化肥、化工明确定位为三大核心主业后,一度传出'中化化肥打造农村‘沃尔玛’'的豪言壮语,营售网络遍布全球。
中化集团社会责任报告还显示,2006年,在以往开展农化服务的基础上,中化化肥公司又在黑龙江、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农业主产区开展了'科学施肥示范村'建设活动,目前已建立了170余个示范村。
山东省苍山县东辋镇邢家村就是其中的一个示范村。在那里,中化化肥公司通过培训让广大农民接受新施肥观念,并让特邀专家手把手交农民科学施肥和测土配方,帮助农民增收创收。 事实上,这一市场路径也在中海化学公司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06年,中海化学先后在海南省儋州、琼海、万宁等县市选择了5块试验田,针对水稻、甘蔗、香蕉、菠萝、芒果5种农作物,进行重点作物的测土施肥效果验证和示范。结果显示,水稻试验田化肥使用量降低29.8%,使农作物每亩增产16.3%。
和中化集团比起来,中国海油的化肥网络不算强悍。毕竟,中化集团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做进出口贸易的,更早地深谙商场之道。但专家指出,中国海油具有后发优势。
记者了解到,中海化学铬镍钢司正在积极探索符合公司实际的营销和科学施肥服务体系,大体计划分两步走。
第一步,根据农业部和总公司的部署,继续推行化肥相对直供、科学施肥、深度服务试点工作,为下一步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累经验,同时以此来推动重组并购工作。
第二步,在基础肥资源生产基地建成,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公司将采取以资本为纽带,与流通企业共同搭建配送和服务平台的模式。通过资源的配置和参股控制流通环节,同时以产品使用技术为主提供适当的农化服务,不但可以分散业务链过长的风险,而且可实现总公司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的产业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