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最近在基层采访春耕用肥情况时,听到一些化肥生产企业的老总和种粮大户纷纷急切地向记者呼吁,将国家组织的测土配方活动中获得的土壤信息公布于众,让社会共享。他们说,信息公开既能让农民真真切切地了解到自己耕地里土壤的具体情况,又能让更多的化肥生产企业为各地农田配出最科学的肥料,让肥料经销商有的放矢地为农民输送肥料。可是全面推开测土配方施肥已经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有关部门就不能把土壤信息公布出来,让我们共享一下呢?
我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自2005年实施,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7亿元,在全国600个项目县布点开展。但是国家投了这么多钱,究竟测了什么,土壤情况什么样,有关数据却几乎从没有公开过,企业和农民几乎毫无所知。这显然不利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朝着科学化、市场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
湖北一家复合肥企业销售经理向记者诉说,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已经这么长时间了,但我们对于土壤的了解还仅限于当地县志的修订文献中的记载,最近的也只是来源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资料。而第二次土壤普查开展于上世纪80年代,距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我们现在急需各地的土样分析、地力评价等土壤情况,不然我们怎么配合测土配方?
河南一家化肥企业的老总这样说:往年春耕追肥,当地农民大部分用的是尿素,而今年复合肥占到了一半。农民已经体会到“量体裁衣”的甜头,明白了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地力吃不同“饭”的科学道理。这得益于我们5年来坚持搞测土配方施肥。可是,我们也只能局限于眼前这点地方,再想扩大到人家地盘上搞测土人家不让,要数据也没有。
湖南一位化肥企业老板说,化肥厂毕竟是生产企业,专业搞测土并非长项,人力物力也跟不上,所以我们虽在提供肥料资源上有优势,但在全面铺开测土等众多检验上心有余力不足。而在这一方面,土肥系统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国家财政的支持,如果国家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将各地测土数据在有关网上公布,农民、生产厂家、农技部门和销售商都能明明白白看到,那么,“测”——土肥系统,“施”——农技推广部门,“肥”——化肥生产企业,各自发挥自身的长处,这不但做到了“术有专攻”,而且最后最大受益者是农民,这也恰好符合国家实施测土配肥的初衷。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县提出,要加入该县的测土配肥工程(包括县有关部门向企业提供当地的测土数据资料),需向该县缴纳8万元费用。
企业纷纷反映,要想全面铺开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必须硬化制度,公布测土内容,加强公益化。这样的好处有三:一是使国家的测土资金充分发挥效益,避免化肥生产企业进行重复劳动造成的浪费;二是透明的数据既让农民坚定了科学施肥的信念,又使名优企业能直接服务于农民,逐步建立健康的农资市场,减少假冒伪劣化肥坑农害农事件;三是国家专项资金怎么用的、用得好不好,用测土数字说话,避免弄虚作假的腐败行为,可从一个侧面起到检查、监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