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一场漫天飞舞的大雪,2007年如约而来。
回首2006年,我们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感到骄傲,“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以“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与喝彩。以“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为代表的若干重大惠农政策,点燃了9亿农民幸福生活的梦想,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未来。农资产业直接影响到中国“三农”,2006年的种种矛盾曲折与机遇挑战,让中国农资产业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让众多中国农资人更为理性与成熟。
早在200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为中国化肥产业的产能过剩拉响预警,但是,进入2006年后,化肥产业的美好前景让许多企业欲罢不能,于是,产能获得了长足发展,供需矛盾也悄然显现。“我国化肥产量已经雄踞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已经为化肥产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2006年的化肥价格“涨之高,跌之猛”在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这种景象的出现的根源,在市场淡旺季之外主要的作用力来自产能,市场永远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在一轮又一轮的企业大发展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站在一个行业的高度关注过未来?又有多少人曾经做过冷静而又负责的思考?
2006年金秋时节,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改革浪潮伴随行业景气,国家对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政策鼓励,再加上企业谋求市场控制权的雄心,化肥业内掀起了一股股的兼并、收购和重组浪潮。在这股并购浪潮中,那些效率低下、管理落后的企业将被先进企业所代替、改造,形成大而强的企业集团“航母”,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更合理的利用,使行业呈现出资源与产业和谐发展的景象,磷肥行业的这一重大动作为整个中国农资产业竖起信心。
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箭在弦上。从1998年39号文件到正在酝酿的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化肥产业经历了水深火热的8年奋斗,在完全市场化的呼声中,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从2006年过渡到新的一年,农资人对于这场改革的期待热情更为高涨。相对于1998年的改革政策,此次体制改革将是一次化肥流通行业更深层次、更全面、系统的“大改革”,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2006年中国进口钾肥谈判不亚于一场战争。在半年多漫长的谈判中,中外双方展开了一次智慧与心理的较量,而最终结果“令中国满意”。 7月21日,中国与BPC 公司2006年中国进口钾肥谈判尘埃落定,2006年中国进口钾肥价格在2005年合同价格基础上,每吨上涨25美元。此次谈判一波三折,实属不易,但在大家长吁一口气的同时已经体悟到,这次谈判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不仅需要谈判的智慧与耐心,也需要行业的团结一心,需要在对外贸易中尽快达成自己的攻守同盟。
2006年12月11日,在加入WTO五年之后,我国化肥批发零售市场对外全面开放。这一天在大家热切关注的的目光中终于到来,中国化肥市场要发生如何的巨变,一切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外对于中国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但是,大多数人进入都是很理智的,他们进入的方式将会结合中国实际,“与时俱进”。外资的优势不言而喻,然而,外资优势再大也会受到“中国本土化”的挑战,外资只能在中国的市场上获取一定的利益,他们不可能主宰中国市场。
回望2006年,我们还能清晰地想起那些激情洋溢的笑脸,他们是一群农资人。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上,“2006年度中国农资行业创新人物及最具价值品牌”隆重揭晓,一批中国农资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幕后走到了台前。在中国农业发展获得良好机遇的大背景下,农资行业也迎来新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批优秀的农资人、优秀的农资企业,这些人物和企业用他们的理念以及精神正在影响着农资行业的发展进程,他们在努力实现自我梦想的同时,也悄然成为中国农资行业的精神榜样。这次评选表象上是一些人物和企业获奖,而更深层次是这样的活动为中国农资行业树立了一批精神榜样,这个榜样群体的崛起对于正在奋斗中的农资行业意义深远。
2006年,中国农资人与希望结伴而行。有的希望已经实现,有的希望成为幻影,幸福不容错过,失望在所难免。时光列车飞驰前行,2007年,中国农资人将迎来怎样的生活?有人曾经深入研究并大胆预测了今年的化肥行业,最终得出结论:年年相似,岁岁不同。
供求关系将是影响今年化肥市场的重要原因。2006~2007年是尿素产能高速释放期。据统计,继2005年新增尿素产能实物量229万吨后,2006年有约400万吨的新增产能投产,加上中国石化多套大型尿素装置的煤代油改造相继完工,2006年全国尿素的总产能预计达到5000万吨,2007年还将有303万吨的新增产能陆续投产。尿素龙头带动之下,复合肥的产能也将大幅上涨。曾经预警的产能过剩已经成为现实,行业的宏观调控应该全面启动了。
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应该浮出水面。国家对化肥价格调控机制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出台的时间将直接影响今年化肥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市场的资源量。企业最为关注是优惠政策何时取消?取消的力度有多大?2007年国家对天然气价、铁路运价、电价的调整已在酝酿之中,如果进行调整,对化肥行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同步调整,不会再有例外,这肯定会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政策何时面世,国家会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关键是政策的出台要照顾到大多数企业以及我们努力建设的和谐社会。
化肥进出口政策将保持不变。去年年底,商务部官员明确表示:2007年化肥进出口政策将保持不变。为保证国内化肥市场的平稳发展,国家将不会改变现行的化肥进出口政策,包括继续实行国营贸易进口管理,适当增加经营主体;继续执行进口关税配额政策,继续暂停尿素、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的出口退税,保留复合肥、钾肥的进口增值税免征政策并合理调整化肥各品种进出口税率,调节供求关系。也有官员表示,国家对尿素出口征收30%的临时性关税在2007年前9个月不会有所变化。其实,化肥进出口关税作为一种市场调节性政策,必然要结合国内化肥市场的实际情况,只要市场发生大的变化,政策必然会因市场而变。政策服务于市场,这是化肥行业的现实。
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因为每年的这个时节,我们将充满期待的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国农资行业与中国的农业共生共荣,在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我们要为9亿农民祝福,也要为千千万万的中国农资人祝福。有中国农资人,有中国农资产业的强力支撑,我们对中国农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2007年,我们带着梦想而来,因为我们相信未来。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中已经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年轻
相信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