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情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农药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95~2005年,中国农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1.5%,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十五'期间,中国农药工业各项指标大大超过规划目标,2005年全国农药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642亿元,比2000年增加332亿元。目前中国已成为农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农药产量仅次于美国,在全球排第二位。
近年中国杀菌剂和除草剂产量增长迅速,而杀虫剂的增长相对较为缓慢。这既有国家产业政策引导的影响,也受市场需求的作用。'十五'期间,中国实施了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削减计划,替代品种多为高效农药如菊酯类、吡虫啉等,单位面积用量低,致使杀虫剂的需求量保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相比之下,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及出口量的增长,杀菌剂和除草剂的产量增长较快。
'十五'期间,中国实现了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替代和转产目标,农药产品结构有了极大改善。农药产量中,杀虫剂所占比重逐年下降,杀菌剂和除草剂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如2000年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产量比例为65∶12∶20,到2005年这一比例变为45∶12∶41。5种高毒有机磷品种的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比重由2000年27%下降至2005年的5%以下。
农药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有近26家农药企业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以农药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有15家。股份制经济产值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55%左右上升到2005年的95%以上,国有经济比重下降至15%左右。东部沿海地区的农药企业经济规模占全国的70%左右,其中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农药工业产值占全国的65.7%,江苏一省就占全国的40.6%。
2005年统计的723家规模以上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7家,其产值占全国农药行业的22%。在723家规模以上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22家,其产值占全国的70%;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240家,其产值占全国的84%。
进出口情况
2005年中国进口农药3.52万吨(实物量),金额1.82亿美元,主要进口品种除草剂的进口量为1.68万吨;出口农药42.46万吨(实物量),金额14亿美元,主要出口品种为除草剂和杀虫剂,出口量分别为20.35万吨(5.88亿美元)和13.06万吨(4.8亿美元)。1993年以来,进口农药在农药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而出口农药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000年中国农药出口金额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14.8%,2005年达到18.5%,农药产品的出口依存度在不断增加。中国农药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其中又以东南亚和南亚市场为主,另外对拉丁美洲的出口近年也增长较快,是中国农药出口最具潜力的地区。2005年中国出口的农药中,亚洲占45%,欧洲和拉丁美洲分别占17.3%和16.8%,其他地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所占比重较小,均在10%以下。中国农药出口以原药为主,制剂出口所占比重很低。
需求分析
据农业部数据,2005年中国农药的消费量约为28.3万吨,2006年预计达到29.96万吨,同比增长约6%。在2005年中国消费的农药中,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所占比例分别为45.5%、26%、24%。目前,国内农药消费比例已趋于合理,杀虫剂的用量在减少,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用量在增加。
据专家估计,近年来由于防治卫生害虫、林业、城市绿化以及工业、交通等行业对农药用量的增加,实际消费量可能大于统计量,估计可达到35万~40万吨,但其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 (王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