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毒农药使用量过大,造成人畜中毒、农产品污染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问题,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农业上使用,寻找高毒农药的替代品已迫在眉睫。目前,高毒农药“替代工程”正在展开,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安全农药使用推广仍须过“三道坎”。
第一,高毒农药的替代品种筛选问题。我国是一个生物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受气候的影响,每年都有一些重大病虫发生严重危害,需要及时防治。长期以来,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是防治水稻等重要作物上重要害虫的主要品种,使用量占农药总量的1/4,又因长期使用而为广大农民熟悉和掌握。要如期停止使用高毒农药,找出高效低毒的替代农药是首要任务,这样才能确保在害虫发生时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使防治成本和生态效益最佳。否则,将给农业丰收造成重要影响。
第二,控制替代农药使成本增加、更换施药机械,改变农民传统认识。目前,由于化肥等主要农资价格上涨,如新的替代农药价格涨幅过大,必将影响农民使用替代农药的热情,阻碍高毒农药替代工作的推进。目前,正在寻找和新开发的高效低毒农药价格均高于原有的低价高毒高效农药。因此,如何控制替代农药价格需要从技术、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突破。
第三,加强农药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监管。目前,农药销售不规范,缺乏统一的管理,给非法农药销售开了方便之门。一些农药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商业利润,片面迎合农民传统认识心理,一方面违规生产销售高毒农药,另一方面进行欺骗宣传,故意夸大药效,以期占有市场。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制造假冒伪劣农药,既扰乱了市场,又欺骗了农民,农作物药害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农民收入,还严重制约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由于目前农技推广队伍名存实亡,农民缺乏技术指导,农村存在着滥用农药的现象。目前,农民防治害虫较多使用有机磷甚至高毒有机磷农药,农药用量普遍偏多,棉田用药量最多,其次是水稻田用药量大,特别是南方水稻病虫害发生重,用药多。另外,杀虫剂用量大,除草剂超量使用。因此,加强农药生产和市场监管是高毒农药替代工作的一大关键。 作者:农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