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化肥市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市场开放考问我国化肥业应变能力
http://www.ampcn.com 2006-11-9 17:22:24 信息来源:产经网-中国石化报 浏览:

根据入世承诺,12月11日,中国将开放化肥批发零售市场

   我国化肥企业普遍存在工艺落后、能耗高、规模小、成本高等"硬伤",这样外国产品进入具有价格优势

  化肥批发零售市场即将开放,国内化肥业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日前记者采访了安庆分公司副经理王彪。

   化肥业将重新洗牌,规模小、能耗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记者:下月我国化肥批发零售市场将对外开放,有消息称国家还将实行"双取消",即在取消化对肥价格限制的同时,也取消对国内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你认为这些变革将对化肥业有怎样的影响?

   王彪:化肥市场的开放将引发化肥全行业格局的大调整,规模小、能耗高的企业将受到很大冲击。

   近年来,我国化肥企业经营困难。在化肥原料价格上涨和化肥产品国家限价的双重夹击下,很多化肥生产企业两头受挤。产品限价,让化肥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受限;而化肥上游原料价格市场化,煤、电、油、运价格上升,又使化肥生产企业成本增大。

   虽然国家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一直努力在扶植国内化肥企业,从税收、能源、运输等各个环节都给予化肥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在2005年,还明确要求对一些化肥企业生产所用的无烟块煤实行最高限价,但由于各企业的地理位置、经营环境不同,落实到各企业的优惠程度也不相同。

   以安庆石化为例,由于企业地处长江沿岸,铁路运输不发达,产品基本通过公路和水路发运,而国家只对铁路运输有优惠;我们拥有自己的发电和供电系统,国家对企业的用电优惠也无法享受;目前在化肥原料方面,国家优惠幅度最大的是天然气,而安庆石化长期使用石脑油作原料,并没有原料优势;国家暂免征收尿素产品增值税,但安庆石化是增值税倒挂,尿素产品每吨失去300元利润。

   这些情况,系统内其他大化肥装置也存在。由于此前国家的优惠政策系统内企业享受不多,一旦国家实际限价及各项优惠"双取消",对中国石化所属企业冲击较小,但国内规模小、耗能大的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全行业的格局将有调整。

   记者:以后化肥企业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何处?

   王彪:市场放开,国外竞争者会增多,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将增大。

   此外,近几年,国内化肥新建和在建项目很多,化肥产能增加很快,已高于农业生产的需求增长。有资料表明,今年是尿素产能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国内上半年尿素的新增有效产能达125万吨,下半年还将新增300多万吨,而"十一五"期间国内产能还将扩大,2007年产能可能达5400万吨。在国内化肥产能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如果再有外国产品挤进来,国内化肥生产企业格局将重新洗牌。

   外国产品的成本相对低于我国产品,比如化肥生产比较发达的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资源丰富,成本大大低于我国;而我国化肥企业普遍存在工艺落后、能耗高、规模小、成本高等"硬伤",这样外国产品进入具有价格优势。

   以前国家对化肥进口有相当严格的限制,国外产品对国内产品的冲击较小,如今全面放开市场,国外高质量化肥必将大举进入,直接导致国内化肥价格下滑。一些能耗高、规模小、没有边际效益的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被淘汰。

   增强竞争力,要努力降成本减能耗

   记者:面对即将来临的国外产品的竞争,国内化肥业有何打算?

   王彪:面对竞争,出路只有一条--降成本减能耗,增强企业竞争力。

   安庆石化大化肥装置是上世纪70年代从法国引进的,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原料上涨企业生产成本高。面对不利的形势,我们要尽快改变落后的工艺,引进先进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尿素生产企业原料基本采用煤、油和天然气,其中煤头企业约占63%,气头企业约占25%,油头企业约占12%。油头企业基本属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国际油价攀升的压力下,油头企业不堪重负,纷纷投入巨资进行原料线路改造。

   中国石化对旗下6家化肥生产企业中的4家进行了"油改煤"化肥原料线路改造,其中3家运用了壳牌的粉煤气化技术,原料的改变,对中国石化化肥板块摆脱经营困境是巨大的利好。

   安庆化肥"油改煤"工程建成后,尿素生产成本可下降40%,按现在化肥市场价计算,可年增效3亿元以上,同时可每年向炼油供氢1.38万吨,向丙烯腈装置供液氨4.2万吨,新增11880万度的电量可提升热电的规模效益。

   有了技术及原料支撑,企业还应积极在其他降本压费措施上动脑筋,如合理定岗定编,减少管理层;节约开支,控制能耗物耗;加强技改技措,尽快上马见效快的挖潜节能项目;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下游产品,进一步降本增效。

   营销模式必须创新,要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

   记者:化肥市场开放后,企业在营销方面应怎样改进?

   王彪:我国化肥业与国外同行的最大差距在于化肥生产企业的营销思维、观念和手段落后。

   长期以来,化肥一直是国家专营,因此,企业缺乏以消费者需要为出发点、为消费者服务的生存和发展意识。化肥企业的营销理念应迅速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

   1998年后,化肥流通由国家直接管理改为间接管理。化肥批发由供销社独家经营,拓展为供销社农资系统、农业三站和化肥生产企业三条渠道。应该说,这对化肥流通的市场发育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从总体上讲,目前化肥生产企业的营销工作是比较弱的,营销思维、观念和手段较为落后、竞争力不强,没有真正形成以资产为纽带、联系紧密的工商联合。

   此外,系统内的各企业应主动及时互动,避开兄弟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同时对客户结构进行优化筛选,发展优质客户,大胆采用灵活的营销机制。

   目前,中国石化沥青、腈纶、化工产品都成立了专业公司统一营销,建立了产品、信息、物流集中管理的营销网络,提高了企业在流通领域的竞争力。相信未来化肥营销也能够打造出一个高度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化流通机制,充分发挥中国石化整体营销优势。夏卫红;杨光会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近期国内复合肥市场走势评析 (2006-11-9)
  ·市场开放考问我国化肥业应变能力 (2006-11-9)
  ·磷肥市场平稳 磷矿石价格上涨 (2006-11-9)
  ·采购非洲磷矿石需政策支持 (2006-11-9)
  ·河北化肥企业增长放缓利润下降 (2006-11-9)
  ·11月份河南复合肥价格走势及评测 (2006-11-8)
  ·贵溪化肥:肥市开放,机遇大于挑战 (2006-11-8)
  ·磷酸一铵价格稳中小跌 (2006-11-8)
  ·国内复合肥冬储市场开始启动 (2006-11-8)
  ·浙江化肥价格平稳 尿素价格止跌走稳 (2006-11-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