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省植保站组织各蝗区市及重点县技术人员对我省2018年夏蝗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会商,形成如下预报意见。
根据去年秋残蝗基数、蝗卵越冬存活情况、蝗区生态环境及去冬今春天气形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18年东亚飞蝗夏蝗在我省将中度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180万亩左右,其中110-120万亩左右将达到防治指标,发生程度与近几年相当,但部分黄河滩蝗区仍有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发生期接近常年,治蝗任务仍较繁重。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一、秋残蝗面积略有减少,密度接近常年
据2017年9月下旬9市37个蝗区县(市、区)组织980人对288.04万亩宜蝗区进行普查,共取点28389个,其中有残点13590个,占47.87%,接近上年;全省秋残蝗面积149.51万亩,较上年减少2.77万亩。
黄河滩蝗区有残点率49.15%,与近5年均值降低了0.26个百分点,秋残蝗面积131.01万亩,较上年减少18.50万亩,其中每公顷1500头以上的高残面积0.78万亩,较2016年减少0.29万亩。平均残蝗密度为每公顷160.05头,较上年减少7.78头,在郑州市局部蝗区仍出现有每公顷3000头以上的高残点片,最高残蝗密度达3600头(郑州惠济区东滩)。
驻马店内涝蝗区秋残蝗面积18.5万亩,平均密度为每公顷71.85头,低于近几年。
二、越冬蝗卵密度接近常年,存活率较高。
2018年3月中旬各蝗区县在不同生态环境进行挖卵调查,黄河滩蝗区共取点15749个,有卵点793个,占5.04%,高于去年和前年的4.48%、4.71%,与2015年相当。全省平均蝗卵密度为每平方米3.08粒,高于上年的2.31粒,略低于近5年均值,以长垣县、濮阳县等蝗区密度相对较高,最高密度每平方米140粒(长垣县)。
从不同生态环境蝗卵分布看: 路边田埂、荒地、其它生境、农田、空白地有卵点率分别为7.73%、5.34%、3.96%、3.15%和2.70%,蝗卵平均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4.10粒、2.57粒、1.17粒、0.58粒和1.04粒,路边田埂、荒地蝗卵密度相对较高,容易形成局部高密点片。
另外,据全省对6295粒蝗卵的剖检结果,黄河滩蝗区蝗卵存活率达93.58%,高于近五年均值的93.11%。在死亡原因中,干瘪占58.91 %,霉烂占29.21%,寄生占11.88 %。
(三)去冬今春气候条件对蝗卵越冬和蝗蝻发育无明显不利影响。
2018 年冬季,全省平均气温为 2.4℃,较常年同期偏高 0.2℃;平均降水量为 44.4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 4%,对蝗卵安全越冬比较有利。据省气候中心预报,4月份降水量北部偏少0~2成,其他地区偏多0~2成。全省平均气温偏低0~1℃;5月份降水量南部偏多0~2成,其他地区偏少0~1成。平均气温全省接近常年略偏高。天气条件对蝗卵孵化和蝗蝻发育无明显不利影响。
(四)蝗区生态环境复杂化使蝗虫发生的隐患增加。
近年来,受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黄河控导工程、滩区移民搬迁、湿地保护、土地流转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黄河滩区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全省蝗区嫩滩、鸡心滩、夹河滩三种特殊类型滩区数量达71个 、面积12.84万亩 ,这些滩区很难进行生态改造,耕作粗放,将逐步演变成飞蝗孳生地,导致蝗情监测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蝗虫发生的隐患。
另据3月下旬各地对3177粒蝗卵的剖检结果,原头期占99.87 %,胚转期占0.13%,目前蝗卵胚胎发育进度接近常年,预计今年夏蝗发生期接近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