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地三化螟冬后虫源基数调查,结合全区今春农情及气候特点,参考历史资料综合分析,预计第一代三化螟发生程度为偏轻、局部中等,轻于上年与常年。发生面积约50万亩。发生主要区域是桂中、右江河谷及桂西北的局部。各地第一代成虫盛发期与去年同期接近,其中桂东南稻区盛发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桂中、右江河谷、桂西北稻区盛发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其它稻区4月上旬至5月上旬。螟蛾主要集中在秧田及早移植本田发生。
主要依据
1 有效虫源面积 统计42个县(市、区)2017年第四代三化螟发生面积54.23万亩,分别比上年同期、历年平均减少6.84%、49.88%;加权平均残虫量为211.91头/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1.51%,比历年平均减少53.4%。
2 冬后虫源基数 统计47个县(市、区)加权平均冬后密度为188.66头/亩,分别比上年同期、历年平均减少7.42%、69.81%。其中桂中、桂西北、右江河谷23个县(市、区)加权平均冬后密度为291.57.72头/亩,与去年同期持平,比历年平均减少68.06%。
3 气候因子 2018年1月全区平均气温11.7℃,较常年同期偏高0.4℃;平均降雨量72.1mm,较常年同期偏多45%。与常年同期相比,除百色市西北部、桂林市北部和桂南大部正常到偏少1~8成外,其余地区正常到偏多,其中桂中大部及百色、田阳、平南等地偏多1倍以上。2018年2月全区平均气温13.1℃,接近常年同期,但月内气温起伏较大,上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3.2℃,中、下旬平均气温分别偏高2.3℃、1.2℃。平均降水量为12.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8成,偏少居1951年以来同期第5位。统计36个县(市、区)各类型田加权平均死亡率为8.6%,较去年同期增加7.5%,比历年平均减少31.7%。3月上旬全区平均气温明显偏高,雨日少,降雨量大部地区正常到偏多。据广西气象台预报:3月中旬平均气温,全区正常;旬降雨量,桂北、桂东偏多6~8成,局地偏少1倍以上,其它地区正常。雨量偏多不利于越冬三化螟化蛹和羽化,发生量会相对减少。
4 农事活动 当前,全区各地都已开始早稻种子浸播工作,早稻浸种育秧正有序进行,但比去年慢。截至3月8日,全区已浸播早稻种子774.23万公斤,同比慢215.08万公斤。3月上旬统计:全区水库有效蓄水量为47.494亿立方米,占有效库容的47.14%,比上年同期减少0.149亿立方米,比历年平均增加5.079亿立方米。
防治意见
3月下旬初至4月中旬初为防治第一代三化螟的关键时段,各级植保技术人员要坚持田间调查,针对当地虫情,因地制宜制定防治策略,开展分类指导。
1 农业防治 指导农民群众抓紧时机在三化螟成虫羽化前开展耙沤灭螟,尽可能利用机耕以加速禾蔸的腐烂,降低虫源基数,提高灭螟效果。
2 人工摘除卵块 指导农民人工摘除秧田的三化螟卵块,降低第一代三化螟虫源基数。
3 灯光诱杀 成虫发生期间,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4 化学防治 对于达防治指标的田块,应掌握在卵孵高峰期进行,选用安全、高效、经济、对口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