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报依据
1、虫源基数
(1)一代残虫 总体轻发生,极个别田块中等发生,发生程度明显轻于上年。残虫面积28万亩,一般田块每平方米0.1~1.2头,芮城最高3头。
(2)一代成虫 一代成虫5月下旬至6月初在晋南各地陆续进入发蛾盛期,未出现较大蛾峰。截止6月10日,全省18个区域站累计诱蛾271头,较上年减少50%,蛾量明显低于上年和常年均值。黑光灯诱蛾局部出现小蛾峰,万荣测报站6月7日单灯单日诱蛾10头,比去年高峰日少12头,比2015年高峰日少5头;翼城县6月3日单灯诱蛾15头,高于去年同期与常年持平。万荣县高空测报灯6月8日出现小蛾峰,单日诱蛾12头,比去年高峰日少21头,比2015年高峰日少31头。其余站点尤其北部站点诱蛾量均较低,单灯累计诱蛾量为0~9头不等,均未出现蛾峰。5月16日至6月10日汾阳测报站解剖雌蛾24头,其中一级0%,二级4.16%,三级41.67%,四级37.5%,五级16.67%,三级雌蛾较多。目前各地麦田和玉米地均未查到粘虫二代卵和二代幼虫,也未发现粘虫为害玉米。
(3)异地虫源 据全国农技中心统计,今年江淮、黄淮麦区一代粘虫成虫数量高,东北大部和华北部分地区迁入量大,预计二代粘虫总体偏重发生。鉴于我省周边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省大部分地区诱蛾量高于前两年,所以不排除异地虫源迁入我省部分地方严重为害的可能。
2、气象条件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6月全省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太原市和阳泉市偏少0~1成,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多0~1成;月平均气温,北、中部较常年偏低0~1℃,南部较常年偏高0~1℃。7月,全省降水量在78~151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偏少0~1成,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多1~2成。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0~1℃。由于前期我省大部普遍干旱少雨,田间杂草较少,不利于粘虫大量落卵,但6、7月份部分地区较多降水、温度适宜的天气总体有利于二代粘虫发生为害。
3、生态因素 目前我省二代粘虫主发区小麦基本收获完毕,小麦收获后幼虫很快就会迁入玉米、谷子等大秋作物田为害,现阶段南部夏玉米、北部春玉米长势良好,寄主条件利于二代粘虫的发生为害。
二、防治建议
1、加强虫情监测,及时发布预报。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害虫,其发生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遇适宜气候条件将有重发生的可能。鉴于全国大部分地方一代粘虫蛾量大、卵量高、蛾峰多,预计总体偏重的形势,全省各级植保部门应加强虫情监测,密切关注粘虫发生动态,及时下田普查,做到有情况立即上报。各地应根据虫情及时发布预报,指导群众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2、综合防治。防治中要严把“三关”,即捕蛾于产卵前,灭卵于孵化前,药剂防治于三龄前。(1)成虫发生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成虫。(2)成虫产卵期,在田间插杨树枝把、谷草把等引诱成虫产卵,在卵孵化前集中烧毁。(3)幼虫发生期,在三龄前选用25%灭幼脲3号悬浮液1500倍液,或每亩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8~10毫升进行喷雾防治,或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15毫升茎叶均匀喷雾。小麦和玉米间作区,在小麦收获后要及时对相邻玉米田进行药带封锁,防止麦田二代幼虫转移至玉米田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