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前早稻长势、病虫发生情况、未来气候趋势和历年我省病虫发生规律等因素,经会商,预计今年我省早稻中后期病虫总体为中等发生。其中:纹枯病为中等偏重发生;二代二化螟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
一、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测
纹枯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70万亩。
白背飞虱: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50万亩次。
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发生,地区、田块间差异较大,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次。
二代二化螟:预计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次。
稻瘟病:预计轻发生,个别山区感病品种有偏重发生的可能。
二、预测主要依据
1.主要病虫发生基数
白背飞虱:灯下初见期迟,迁入虫量少于去年同期;当前田间虫量低。浙南、浙中大部分稻区灯下5月中下旬初见,整体迁入时间较去年推迟15天左右。5月以来全省未出现明显迁入峰,迁入虫量远少于去年及常年。截止6月5日,全省14个早稻主产区国家区域站灯下累计平均诱虫仅35头,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67头。6月上旬,开化、上虞、象山、桐庐等地陆续出现迁入峰,但单日最高迁入虫量仅100多头,6月9日温州单日迁入1916头。各地5月30日-6月8日田间调查,平均百丛虫量仅30头,远低于去年和前年同期(180头和75头),部分地区田间尚未发现白背飞虱成虫。
褐飞虱:灯下最早于5月下旬初见,当前浙中、浙南稻区大部灯下已初见,初见期较去年及常年偏早。
稻纵卷叶螟:据各地调查,田间初见期偏迟,浙南、浙西南等地较去年推迟4-7天。6月上旬个别地区出现迁入峰,田间亩赶蛾量明显少于去年及常年同期,其中江山于6月7日亩赶蛾量48头,去年同期为237头;6月中旬以来,各地陆续出现迁入峰,亩赶蛾量在单日100-500头之间。当前田间卵量较低,部分地区未能调查到虫卵量,江山6月5日调查平均亩卵量分别为0.45万粒,少于去年同期的0.73万粒。
二代二化螟:受暖冬天气影响,一代二化螟蛾蜂期较常年提前,残虫量地区间、田块间差异较大,在部分单双混栽田块为害较重。据各地5月30日-6月5日调查,龙游、柯桥、诸暨、象山等地平均亩虫量分别为1994头、1860头、2640头、4734头。据二化螟发育进度调查,预计二代二化螟蛾高峰,浙南、浙西南地区出现在7月上旬,其它地区出现在7月中上旬。预计二代二化螟在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上升地区中等偏重发生。
纹枯病:当前浙南、浙中稻区已普遍见病,发病程度接近去年同期,早插及直播田块发病较重。据各地5月30日-6月8日调查,丛病率在2.5-40%之间,株病率在0.5-25%之间。
稻瘟病:目前未发现发病田块。
2.气候因素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6-8月,沿海地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其它地区接近常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数接近常年或略偏多。总降水量浙东南和浙中地区西部偏多,其它地区接近常年或略偏多。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早稻主要病虫的发生为害。
3.外地虫源
为害我省早稻的“两迁”害虫虫源以异地迁入为主。据全国农技中心情报,今年稻飞虱前期迁入虫量较常年偏少,全国273个监测站5月单灯单日平均诱虫量同比减少60%,比近5年同期减少75%,但褐飞虱比例比上年和近五年同期均增加26%;田间虫量也较上年同期偏少50%-80%。同时,全国稻纵卷叶螟5月灯下诱蛾量同比减少33.5%,田间虫量总体偏低,其中湖南平均亩蛾量、亩幼虫量同比分别减少66%、36%,田间大部早稻卷叶率低于1%。
4.栽培等其它因素
当前大部分早稻处于孕穗破口期,直播面积比例高、亩用种量大,田间植株群体郁蔽,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各地二化螟越冬虫源及一代残虫量较高,加上部分地区对二化螟主治药剂抗性上升等,给二化螟防治带来较大难度。
随着各地早稻陆续进入穗期,当前全省处于梅雨季节,迁入我省的外地虫源将逐步增多,各地要切实加强以“两迁”害虫为主的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全面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尤其抓好褐飞虱田间调查监测,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切实做好防控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