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区域站系统监测,结合小麦长势及天气趋势综合分析,预计小麦赤霉病在鄂东、江汉平原、鄂北等产区大部4级,局部5级;病害流行高峰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依据如下:
一、菌源基数偏高。
3月下旬各监测站在稻桩、玉米杆等病残体上调查赤霉病带菌率,整体看病残体带菌率比去年略有降低,但仍属偏高年份,子囊壳发育程度较历年同期偏迟。荆门市稻桩株带菌率5.33%,比去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子囊壳成熟度指数1.8;荆州市稻桩株带菌率7.3%,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子囊壳成熟度0级;黄陂区稻桩株带菌率5.1%,子囊壳成熟度指数44,与去年同期相当。宜城稻桩带菌率8.75%,比去年同期低底6.25个百分点,子囊壳成熟度指数28.6;枣阳市稻桩株带菌率1.71%,比去年同期低6.5个百分点,子囊壳成熟指数9.09。
二、品种抗性弱
我省大部小麦处于孕穗-齐穗期,部分早熟品种开始扬花,生育期比去年略偏早,正是小麦易感病期;主栽品种郑麦9023、鄂麦系列、襄麦系列等对赤霉病抗性弱,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病害流行。
三、天气因素
据气象部门预测,我省4月份降水除鄂西北偏多1~2成外,其他大部偏少1~2成;平均气温大部偏高0.2~0.9℃。主要冷空气及降水过程大致时段6~10日、18~19日、22~24日、28~29日。四月上中旬正值我省小麦扬花期,阴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和病害的流行。
各地要密切关注赤霉病发展动态,积极发动群众,及时科学施药预防,遏制赤霉病流行态势,减轻其为害损失,确保夏粮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