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从河南省植保植检站获悉,受冬季气温偏高,湿度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省小麦病虫害陆续进入为害期,截至2月14日,全省小麦病虫害发生1366.6万亩次,比去年同期增加726.8万亩次,防治952.3万亩。主要发生的病虫有小麦纹枯病、锈病、根腐病、病毒病、麦蜘蛛、麦蚜、地下害虫等。具体如下:
条锈病:截至目前,南阳市唐河、淅川、新野和驻马店市正阳共4个县6个乡镇发现发病中心,发生面积4.4万亩。唐河、淅川、新野分别发生2.4万亩、0.6万亩和1.4万亩。
目前,冬季条锈病菌仍然在继续蔓延为害。由于2月初,河南南部降雪,小麦被覆盖,且麦株较高(早的已拔节),增加了病情调查的难度,目前病情各地正在调查中。
小麦纹枯病:发生854.9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493.3万亩,防治467.8万亩。全省平均病田率40%,最高100%,平均病株率7.1%,略高于去年同期,最高85%。永城、开封、兰考、邓州、滑县、南阳、新乡等地平均病株率较高,分别为30%、16.7%、12.5%、12%、10.9%、9.8%、9%。焦作、鹤壁、安阳、周口、驻马店、信阳次之,平均病株率在5%~6%,其他地区病株率较低。
麦蜘蛛:发生面积245.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4.1万亩。全省平均虫田率32%,最高100%,平均市尺单行有虫12.9头,最高352头,最高值低于去年同期的1500头。虫口密度较大的市有邓州、汝州、开封、商丘、漯河、永城、南阳等地,市尺单行有虫20~46头。
麦蚜:发生62.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7万亩,防治77万亩。全省平均虫田率23%,最高100%,平均有蚜株率2.1%,最高46%,平均百株有虫3.7头,最高500头。豫南虫量相对较大。
地下害虫:发生43.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9万亩,防治12万亩。全省平均被害株率2.3%,最高50%。开封、焦作被害株率相对较高,分别为4.5%、3.8%,其他的相对较低。
黄花叶病毒病:发生70.32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27.32万亩。主要发生在驻马店、新蔡、周口、平顶山、汝州、漯河等地。
其他病虫害:小麦孢囊线虫病、小麦茎基腐病、小麦根腐病、小麦叶锈病、潜叶蝇等在部分地区零星发生。
据了解,2月10日以来,我省气温异常偏高,同时根据河南省气象台卫星近期监测显示,全省土壤墒情适宜比例为98.4%,有部分地区偏湿,偏湿比例占1.6%。目前的温湿度非常适合小麦病虫害的蔓延繁殖为害。省植保站提醒各地植保部门加强监测力度,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适时发布病虫发生预报和防治预警,尽量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农药,生物农药要注明使用最佳时期,避免因为喷药时期不当降低防治效果。
南阳小麦病虫害将偏重发生
2月7日,南阳市植保站发布了2017年南阳市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提醒当地农户注意提防,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记者从南阳市植保站了解到,根据当地病虫害越冬基数和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小麦长势、品种抗性、气象条件、防治水平及历年病虫发生演变规律,预计2017年南阳市小麦病虫害将偏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2800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1250万亩次,病害发生1550万亩次。条锈病偏重流行,在唐河、新野、淅川等地部分地区大流行;赤霉病中度以上流行风险高;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偏重发生;蚜虫偏重发生,部分地区重发生;麦蜘蛛中度发生;吸浆虫偏轻发生,部分麦田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