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
根据13个区农田鼠情监测数据及7个区TBS示范区捕鼠情况,结合气象、栽培、害鼠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7年全市农田鼠害呈上升趋势,总体发生水平为轻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次,其中春季发生面积110万亩,秋季发生面积40万亩。其中:
1.粮田:粮田鼠密度0-8%,平均鼠密度在2%以下,个别地块鼠密度在8%左右。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
2.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鼠密度在0-3%,平均鼠密度在1%以下。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3.果园:果园鼠密度0-3%,平均鼠密度在1%以下。优势鼠种为小家鼠。
4.设施蔬菜:设施蔬菜鼠密度0-4%,平均鼠密度在1%以下。优势鼠种为小家鼠。
5.林荒地:林荒地鼠密度在0-3%,平均鼠密度在1%以下。优势鼠种为小家鼠。
二、预报依据
(一)农田害鼠密度呈上升趋势
1.年平均捕获率上升。夹捕法年平均捕获率比2015年有所上升,TBS法年平均捕获率与夹捕法接近。全市采用夹捕法调查67块样地(比去年同期增加2块),2016年3-11月份共捕获各种害鼠158只,比2015年的137只增加21只,年平均捕获率为0.3%,略高于2015年的0.2%。年捕获高峰出现在5月-6月,捕获率均为0.4%,比2015年减少1个高峰。最高捕鼠样地在顺义麦田,捕获率为6%。TBS法共设9个,1-12月共捕鼠589只,年平均捕获率为0.2%,比2015年的1.1%明显下降,与夹捕法接近,年捕获高峰在8月和12月,平均捕获率分别为0.26%和0.74%,与夹捕法存在一定差异。
2.农田鼠密度分布不均。夹捕法监测涉及粮田、设施蔬菜、果园、林荒地、城乡结合部等5种农田环境。其中粮田共捕获4种害鼠55只,比2015年增加7只,平均捕获率为0.4%,比2015年的0.3%略有上升,样地最高捕获率为6%,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群,占总捕鼠数的67.3%;设施蔬菜共捕获2种害鼠50只,平均捕获率0.2%,样地最高捕获率为3%,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占总捕鼠数的68.0%;果园共捕获4种害鼠36只,比去年增加了1个鼠种,捕鼠数增加了1倍,平均捕获率为0.3%,样地最高捕获率为3%,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占总捕鼠数的80.6%;林荒地共捕获4种害鼠17只,平均捕获率为0.1%,样地最高捕获率为2%,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占总捕鼠数的58.8%;城乡结合部没有捕获害鼠。TBS鼠情监测设置在设施园区和水稻田,共捕获5种害鼠589只,以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捕鼠数的62.1%。
3.月均捕获率大于等于1%的区个数增加。夹捕法3-11月共有3个区9个月平均捕获率达到1%以上,比2015年增加3个月,其中顺义区6月份平均捕获率达到2.3%,怀柔区年平均捕获率也达到1%。
4.系统监测结果呈上升趋势。夹捕法系统监测点2016年共捕鼠39只,比2015年增加了4只,鼠种有黑线姬鼠、小家鼠和褐家鼠,比去年增加了褐家鼠。经解剖调查,害鼠的繁殖率为82.1%,比2015年的68.6%增加了13.5%。其中雌性繁殖鼠13只,比2015年增加2只,共产仔172只,比2015年的69只增加了103只,平均胎仔数7.4只,与2015年的7.9只接近。繁殖鼠数和胎仔数的增加,说明害鼠种群数量将呈现上升趋势。
(二)农田害鼠种类增加,种群结构发生变化
夹捕法捕获的害鼠有6种,即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大仓鼠、社鼠、黑线仓鼠等,比2015年增加黑线仓鼠,具体种群结构如图2。以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捕获量的55.7%。TBS捕获的害鼠也是5种,即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大仓鼠、鼩鼱等,与夹捕法相同,也是以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捕获量的62.1%。
(三)环境条件利于鼠害发生
2016年冬季属暖冬气候,有利于害鼠的越冬存活,设施面积的增加为害鼠提供了越冬场所和食物;同时,鼠密度较低也为害鼠提供了较多的生态位;再加上鼠类具有的迁移习性和超强补偿繁殖能力,使农田鼠密度存在快速反弹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