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钾肥
现实:中国钾肥“多起来”
根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研究,2020年我国所需的 45 种主要矿产中,钾矿属于严重短缺的9 种矿产资源之一。截至2015 年,我国可溶性钾盐矿查明资源量是 10.72亿吨( 折 6.75 亿吨 K2O),约占世界钾基础储量总量的 5%。我国主要钾矿赋存地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配套开采条件差,钾矿品位相对较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在中国钾盐人不懈努力下,“十二五”期间,我国钾肥工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着成就。据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文好介绍,2014年青海盐湖股份生产氯化钾430万吨,销售氯化钾460万吨。2015年生产氯化钾520万吨,销售氯化钾440万吨。2016年,公司计划产能550万吨,预计销售量550万吨,力争达到600万吨。截至目前,盐湖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青海氯化钾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了超过800万吨的产能。
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在整合察尔汗地区13 家小钾肥厂后,2014年氯化钾产量128万吨,2015年产量145万吨,预计2016年钾肥产能将达到180万吨。其于2015年新建的40万吨氯化钾项目,将于2016年投产。我国国内消费需求量为1200万吨,青海产能占到了2/3以上。
硫酸钾方面,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产量163万吨,2015年产量165万吨,销售165万吨。公司预计2016年产能在165万-170万吨,销售可能会达到180万-190万吨。
成绩背后,中国钾盐对外依赖并未解除。中国无机盐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秘书长陈国福表示:“长期以来,中国钾肥生产受资源和技术限制,基础条件差、起步晚,进口钾肥占据中国市场主要地位。2007 年中国进口氯化钾曾达到 941.5 万吨,占当年世界市场贸易量的 30%左右。”2015 年,国际钾肥价格的下跌,中国“逢低买入”,氯化钾进口量达到了破纪录的942.9 万吨。
国投罗钾市场总监张麟表示:“2013年,中国硫酸钾实物消费量350万吨。2014年,消费量为327万吨。2015年,消费量降至321万吨,预计2016年将在305万吨及以下。”而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硫酸钾生产能力达792万吨,其中加工型硫酸钾占比很高。硫酸钾与氯化钾间较高的价格差造成氯化钾供应加工型硫酸钾产业的过快发展,宽松的氯化钾供应市场也在其中推波助澜。
中国钾盐人用58年换来钾肥自给率超过50%,资源型钾肥产能得来艰辛,根本“去”无可“去”。据吴文好透露,2016年国内钾肥产量预计将达到 900万吨,结转2015年600万吨的库存量,国内供应量将达到1500万吨,不含进口钾肥已处于供应过剩。国产不足,进口激增,中国钾肥行业更应去 “投机”而非产能。
预判:行业洗牌需要市场发力
国际钾肥冲击的压力停在中国钾肥人的胸口,但也引发了中国钾盐行业的深层反思:中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钾肥?中国钾肥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生存?藏格钾肥副总经理张萍表示:“行业洗牌需要靠市场来保持平衡,最主要的是产品的标准化。通过提高产品标准、提高门槛,逼迫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在市场有更高的竞争力。”
而在影响国内钾肥发展的诸多问题中,政策扶持力度减弱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显得最为急迫。吴问好向记者倾诉道:“氯化钾价格一路下滑,然而青海钾盐企业的铁路运费,却涨了近100元/吨。进口钾肥到中国的运费还不到10美金/吨,而盐湖钾肥运到目标市场的运费却需要300元/吨。2008年氯化钾价格在 3000-4000元/吨,征收资源税是从每吨钾肥里提几元钱;而现在钾肥价格跌至1800-1900元/吨,资源税却涨到了135元/吨,占到产品价格的10%,致使企业走到了亏损的边缘。2015年9月1日以后,国家复征增值税。而钾肥价格和2014年同期相比则下降了近300元/吨。也就是说,在钾肥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生产成本增加,致使企业遭受双重压力。我们呼吁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浪潮中,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让企业更好地在市场上经营。”
此外,钾肥需求量数据不精准、施用认知度不足、难以推动钾肥需求快速增长也是业界热议的焦点。对此,山西文通钾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安东表示,在钾肥行业供给侧改革中,我们作为加工型企业,应该在降成本、提品质上想办法。他表示:“公司的一个发展重点是把工业硝酸钾推广到农用市场,从搞化工转型搞农业。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合理使用精加工钾盐产品,能够有效避免土壤污染。去库存,产品差异化才是重点。我们将继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能,提升肥料质量,用科学的产品去引导农民,让他们合理用肥、科学用肥、定向施肥、靶向施肥。”
而对于我国各地区土壤缺钾情况及各种农作物的科学需钾量认识还不一致,科学测土施肥普及不够,农民只是根据钾肥的价格来决定是否施用、施用多少,致使钾肥消费量波动较大的现象。刘安东强调:“企业必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帮助农民学习用肥,让农民了解高端肥料,使肥料行业有序发展。”对此,陈国福表示:“行业协会将和相关国家部委及科研机构结合,全面而系统地进行钾肥施用量数据的研究及调研,以掌握实际的各类钾肥施用量,从而有效地指导钾肥生产、施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解局: 让“投机性”产能退出去
中国钾肥工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而随着国产钾肥竞争力的增强和产能的不断扩大,我国可以根据国内产量情况和市场需求变化调节钾肥进口量,进口钾肥的价格始终处于世界贸易的“价格洼地”。但在国际贸易领域,“低价格”与“多进口”并不能简单划等号。陈国福表示:“协会预计,到 2020 年,钾肥行业资源型总体产能 750 万吨(折 K2O),产量达到 650 万吨;进口钾肥数量保持平稳,消费总量满足国内农业需求。”
“价格洼地”的形成首先要向“大自然的搬运工”——中国资源型钾肥企业致敬。吴文好认为,中国能在全球钾肥市场中处于价格洼地,一是青海地区钾肥生产企业对国内钾肥的贡献抑制了价格的上涨;二是国际产能过剩,供需不平衡。张麟也表示:“国投罗钾引领了中国硫酸钾市场的行情,同时也对国际钾肥市场包括中国和国外钾肥供应商的价格以及供应谈判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国产钾拉低了进口价格,而过多的进口则伤害了中国钾肥企业。世界钾肥过剩非一日之寒,首次得到国人重视,就是因为这场“投机性”过剩的闹剧。吴文好表示:“全球钾肥已形成的产能超过9000万吨氯化钾,2014年-2015年,全球钾肥需求量在6000万吨左右。”作为世界钾盐第一大需求国,中国似已成为国际钾肥“巨鳄”的标靶。“2014年中国钾肥进口量为801万吨,2015年进口量943万吨,导致国内钾肥生产企业出现库存难题。以盐湖为例,库存已达到130万吨之高。因此我们得出全球钾肥过剩、中国钾肥过剩的结论。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在中国钾肥市场做好资源平衡,避免造成国内钾肥存量过剩。”
在硫酸钾领域,产能、存量过剩的“投机”痕迹更加明显。在张麟看来,自从2009年国投罗钾建成120万吨/吨装置,成为世界硫酸钾“航母”后,激发了国人的兴奋感和自豪感,也招致许多小型企业蠢蠢欲动。张麟呼吁:“通过供给侧改革,进行资源合理化配置,洗掉一部分缺少新技术、资源结构不合理的企业,能够净化市场,使市场更加健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