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颗粒钾肥价格从不久前的1900元/吨上涨到了2100元/吨,甚至更高,还很难买到。其它钾肥品种和其它区域的钾肥价格也蠢蠢欲动,钾肥的春天似乎不远了,但笔者认为钾肥的处境仍然是悬崖百丈冰,既出此言,必找此因。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因在前,果在后;数学的说法是“因是果的充分条件”;民间谚语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知道了“因”,就能得出“果”。如果把它用于市场的分析,笔者认为也完全适用。就拿最近的钾肥为例作一因果分析。玉米去年发生了收储价格大跌、今年镰刀弯区域调减种植面积和取消最低保护价这三件大事,一方面降低了农民的收入,一方面使得今年的种植前景很不明朗,农民的备肥自然会推迟。
化肥行业也出了大事:氮、磷、钾肥价格都一路下跌,创出近十年新低。农业和化肥的不景气叠加,使得经销商和农民较往年都会少储或不储肥。现在时间到了4月上旬,东北春耕将在一个月内结束,已经到了农民必须买肥的时候了。在东北复合肥自身产能和前期储备都不足的情况下,复合肥供应必然紧张,但完全指望内地调运,即使物流再通畅,也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肯定来不及,而BB肥基本不受产能的限制,产量很容易放大(最坏的情况是人工用锹拌),也就是说区域市场复合肥的不足只能靠BB肥来弥补,这会增加大颗粒钾肥的用量,从而拉动大颗粒钾肥价格的上涨。
那么为什么东北的粉钾和其它区域的钾肥也跃跃欲试呢?笔者认为这是炒作。进口商的高库存已经产生了巨额亏损,而东北大颗粒的大幅涨价又树立了一个价格的标杆,因此进口商必然不会放弃这样的炒作机会,一方面加紧出货,另一方面减少亏损。笔者认为东北大颗粒钾肥的涨价产生了两个替代作用:大颗粒钾肥对粉钾的替代(BB肥取代部分复合肥)和东北港口库存的钾肥对关外港存钾肥的替代(BB肥减少了关外复合肥的销量),造成的结果是内地钾肥需求的进一步下降,并对关外的钾肥价格构成进一步的利空。最近一个朋友看到东北大颗粒钾肥涨价,很快在连云港(5.530, -0.03, -0.54%)拿了一批大颗粒钾肥,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风险巨大。
可能有人会指责笔者在打击钾肥市场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一点点信心,但笔者在钾肥的大环境里的确是找不到支持涨价的“因”。不支持涨价的“因”倒是找到四条:一是钾肥全球产能严重过剩;二是农产品(13.16, -0.22, -1.64%)价格低迷;三是印度及中国两大钾肥进口国都是高库存,中国的港存仍然在250万吨以上;四是老牌钾肥生产企业利润仍然可观。钾肥复苏的第一步是要完成去库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将至少持续半年以上,我们仍然需要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