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春耕备肥 你准备好了吗?


农资网 2016年2月29日 09:52 来源:农医生
又到了每年的春耕备肥期,各地陆续进入春耕备耕生产中,怎样科学备肥施肥是春耕生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确保农业收成的关键。
  那么如何做好春耕备肥工作,在具体的生产操作过程中有应该注意哪些?
  入门篇:肥料分酸碱施用需谨慎
  肥料施入土壤后均产生阴离子和阳离子,当植物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时,使土壤呈现酸性的肥料叫作生理酸性肥料;当植物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时,使土壤呈现碱性的肥料叫作生理碱性肥料;当植物吸收的阴阳离子数量相当时,土壤不会明显残留某些离子,对土壤酸碱度没有影响,就称之为生理中性肥料。
  土壤酸碱度有何影响?土壤的酸碱度可直接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还可以影响微生物活性,间接影响土壤养分利用和周转。在酸性土壤中,有效磷易与铁、铝形成磷酸铁、磷酸铝而降低有效性。土壤中的交换性钾、钙、镁等易被氢离子置换,易随水流失。在碱性土壤中,磷易与钙结合,生成难溶性磷酸钙盐类,会降低磷的有效性,许多微量元素如硼、锰、钼的有效性也会大大降低,导致作物出现缺素现象,发生生理性病害。
  酸碱性肥料如何使用?根据土壤的酸碱性和作物对酸碱度的敏感程度选择化肥的种类。苜蓿、向日葵、甜菜等较耐碱;而燕麦、荞麦、马铃薯、甘薯等则较耐酸。养分通常在中性条件下有效性最高,因此要遵循在碱性土壤施用酸性肥料,酸性土壤施用碱性肥料的规律。
  酸性土壤应该选用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硝酸钾、硝基复合肥,同时配合使用有机肥和石灰,减少土壤酸化影响的效果最好;碱性土壤应选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等,但是对于盐碱地不宜施用氯化铵和硝酸钠,以避免钠离子和氯离子过多造成的危害。
  上手篇:复肥是春耕时期主要肥料
  基肥应该主要选用养分配比适宜的复合肥,或适量的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或硫酸钾等单质化肥配施;北方地区有用磷酸二铵作基肥或种肥的习惯,但二铵是一种高磷、低氮、无钾的二元复合肥,施用时要与适量的氮、钾肥配合。对长期高产而不施有机肥的大田来说,要注意中微量元素的补施。此外,要重点关注敏感作物的缺素表现,如水稻、玉米易缺锌,棉花、油菜易缺硼,花生、大豆易缺钙、铁、钼。如果缺乏,可用叶面肥结合基肥适量土施。
  复合肥可作多种作物的基肥,是春耕的主要肥料。购买复合肥时要关注其养分配比是否适合于当地的土壤和作物。大田作物一季所施用的氮(N)磷 (P2O5)钾(K2O)总量,氮大致是磷的2倍或更多,其中一半或不足一半作为基肥,其余主要作追肥。基肥应选氮、磷、钾比例大致相当的通用型复合肥。南方酸性土和喜钾作物,钾的比例可适当偏高;豆科作物氮的比例可适当偏低。若为一次性施肥,应选用含氮量约为含磷量2倍的高氮型复合肥,并将施肥量相应提高。
  因地定产以产定肥
  春耕施肥的关键是确定基肥施用量及其在整个生育期的比例并采用适宜的施肥方法。确定目标产量(或用近3年连续高产的平均值再增加10%-15%来估算),结合测土施肥结果算出相应的施肥量。需要注意的是,产量与施肥量的关系是施肥量随着目标产量的提高而增加,而不是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
  要掌控养分供应的施肥期比例,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规律是一条S形曲线:苗期少,旺长期多,后期趋于停止。基肥中氮的比例,除了一次性施肥和干旱缺水地区外,一般不超过生育期总量的50%,这必须在春耕施基肥时就确定并实行。
  实际操作篇:不同种类肥料用法
  专用配方肥:即可当底肥施用,也可根据作物生长需要作为追肥施用。农民朋友可根据土壤质地和作物种类,选购相应的专用配方肥料。
  商品有机肥:一般作底肥施用,也可以用作追肥。在用法上,根据土壤肥力不同推荐量应有所不同,对高肥力新菜田,亩施精制有机肥300—500公斤;中肥力新菜田亩施精制有机肥1000公斤;低肥力新菜田亩施精制有机肥1000—2000公斤。有机肥作底肥时,配合施用少量的氮磷钾复混肥或磷钾肥,做底肥施入效果会更佳。有机无机复混肥,其养分含量较高,作底肥的用量应少于精制有机肥;在作物生长中期还可根据情况做追肥使用。
  水溶性肥:常规水溶性肥料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如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等。施用时,可以根据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需求特点来设计配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由于肥效快,还可以随时根据作物长势对肥料配方做出调整。
  微量元素肥:为提高肥效,减少伤害,施用微肥时要掌握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少状况,缺什么补什么,不可盲目施用或过量施用;根据土壤的酸碱度,有针对性的施用;根据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选择施用;根据天气状况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温度和雨量会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释放和作物对它们的吸收。
  缓控释肥:多用于底肥,多数作物施用一次可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营养的要求。
  仿真伪篇:如何去辨别一些常见肥料的真假、优劣?
  以水溶肥为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水溶性肥料品种主要有: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等。
  从包装上
  辨别真假肥料,首先要看包装标识。很多产品,不用打开包装,单从标识上就能看出是否是正规产品。例如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
  一是要看包装袋上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养分的含量。依据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标准,氮、磷、钾三元素单一养分含量不能低于6%,三者之和不能低于50%,如果在包装袋上看到大量元素中某一元素标注不足6%的,或三元素总和不足50%的,说明此类产品是不合格的。微量元素含量指铜、铁、锰、锌、硼、钼元素含量之和,产品应至少包含两种微量元素,含量0.5%-3.0%。
  二是看产品配方和登记作物。水溶肥料登记时是按照试验作物进行的,可以是某一种或几种作物,对于没有登记的作物谨慎购买使用,或者借鉴以前的使用经验选购。
  三要看有无产品执行标准、产品通用名称和肥料登记证号。水溶性肥料大部分执行农业部行业标准,即NY开头,目前水溶性肥料行业标准有 NY1107-2010《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Y1428-2010《微量元素水溶肥料》、NY1106-2010《含腐殖酸水溶肥料》等。通用名就是上边的几种;肥料登记证号,水溶肥料都在农业部登记,登记证号为:农肥(****)临(准)字****号。
  四要看包装袋上是否标注重金属含量。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溶肥料重金属含量都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有明显的标注。若肥料包装袋上没有标注重金属含量的,请慎用。
  市场上存在问题的水溶肥料的假冒特征有:
  (1)国产肥料假冒进口肥料。比如包装标称产自外国,或外国为原料国,却标国内肥料标准或"生产许可证",及进出口企业代码等肥料,实为国产肥料。农业部受理进口肥料产品登记,进口水溶性肥料必须要取得农业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
  (2)乱起肥料商品名称。
  (3)国外名称作为肥料名称。比如"德国保果素"、"美国神肥"等以国名当做肥料的产品名称。
  (4)使用过期失效肥料登记证。
  (5)夸大肥料产品功效宣传,标注生产许可证,而水溶肥料不属生产许可范围。宣称具有膨大、保花、保果等农药功效,国家有明文规定,禁止在水溶肥料标签上标注农药功效等夸大宣传的内容。
  (6)无产品标准,虚假标注。如"活性高钾",国内无"活性高钾"的命名规定和标准。
  (7)肥料登记证一证多用。
  (8)未取得农业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
  (9)使用过期失效的企业产品标准。
  (10)乱用产品标准,使用植物调节剂名称为产品名。
  一般国外进口水溶肥的特点
  1、气味,无气味或很淡的清香味
  2、外观,一定是染色了的(红、蓝、绿),因为国外的肥料是为大农场设计的,如果无色,加进去农场主不知道,有可能多加一次导致浓度过大;
  3、有黑点、绿点等,那些是微量元素,并且分布还比较均匀(这点一般国内是做不到的),主要是设备问题(卧式的和桶状的混合机会有10%左右的死角,导致混合不均匀。国外都是双螺旋锥式的混合机,并且要求30分钟混合);
  4、含水少,一个公开的秘密,国内为了降低成本,会有用到粉末尿素(一些直接就用颗粒的来粉碎),这个是吸潮的,最低等的,当尿素达到30%的时候,用手捏就能发现很粘了,拍掉了还会染色在手上,进口的不会染色在手上;
  5、使用效果,一直用,会发现好的进口水溶肥会多采收一段时间,如同人生活条件好会长寿一样。而加了激素的水溶肥会出现早衰,得病会更多,如同吃了毒品的人一样。
  小贴士: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可用哪些肥料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优化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为主,以保持或增加肥カ及土壤生物活性为目的。所有肥料,尤其是富含氮的肥料,不应对环境和作物(营养、食味、品质和植物抗性)产生不良后果。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1、有机肥: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饼肥。
  2、无机肥:矿物氮肥、矿物钾肥和矿物磷肥(磷矿粉)、石灰石。按土肥、农技部门指导的优化配方施肥技术方案配制的氮肥(包括碳铵、硫铵)、磷肥(包括磷酸ニ铵、磷酸-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钾肥和其它符合要求的无机复合肥。
  微量元素肥料:以铜、锌、铁、锰、硼、钼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为主配制的肥料。
  中量元素肥料:以钙、镁、硫、硅等中量元素为主配制的肥料。
  3、微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辅助肥料,用天然有机提取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酵液,添加-些腐殖酸、藻酸、氨基酸、维生素、糖等配制的肥料(包括活性四维肥、土壤活性剂及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硅酸盐细菌等复合微生物肥料)。
  4、复合肥料:以上述肥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按科学配方配制而成的有机和无机复合肥料。
  如何?掌握了这些备肥必要知识,您是否已经有底了?
(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