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零增长”将“精准施肥”推向农业前台


农资网 2015年7月20日 09:43 来源:中国农资
编者按
  2014年底,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而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明确提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的目标。在生态环境受到高度关注的今天,“零增长”成为农资行业面临的新课题,一场“减肥”行动在行业悄然掀起。企业纷纷顺应形势,开始投入到这一行动中。然而 “零增长”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化肥企业行动,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A
  “零增长”倒逼企业实施“减肥行动”
  为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夯实粮食和农业生产,有效控制耕地酸化、盐渍化、污染等问题,农业部提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在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下,国内化肥行业整体业绩出现明显下滑甚至是亏损,但化肥生产企业却肩负着“零增长”使命。
  作为致力于打造中国测土配方施肥第一品牌的司尔特,在2011年便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全国首家的“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司尔特研究人员表示,测土配方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科学合理的肥料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建立一套集“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为一体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由此,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达到改善土壤的作用。
  北京傲禾测土肥业连锁有限公司自创建之日起,就确立了以“降低化肥投入成本,减轻农耕土壤污染,增加农民收益”的经营理念,倾心服务于全国消费者。傲禾测土把最前瞻的信息科技完美转化到为农服务中,打通“测土配方施肥最后一公里”,率先打造出一整套成熟的测土配方模式。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县、镇、村三级销售服务网络体系,帮助全国亿万农户实现增产增收,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
  坚持自主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金正大,自成立以来就将主导产品定位为复合肥、缓控释肥、水溶肥及其它新型肥料。率先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9个省的玉米上推广“种肥同播”技术。2015年,金正大继续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启动“种肥同播”技术推广行动,实现从推广成熟的玉米种肥同播向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上拓展,并在产品上从缓释肥向硝基控释肥、硝基双效肥、套餐肥等产品升级。套餐肥的推出一度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表示,盈利可以来自于高价,也可以来自于增量。农业部提出的“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对金正大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为“零增长”的前提是保障粮食安全。应该让更多的农户意识到高效肥料与科学施肥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套餐肥活动建立起农户对品牌的认可度和信赖度,这才是长期利润的基础。据了解,目前金正大共推出8种综合性通用套餐,将来还会结合各地的反馈,根据农化专家研发结果,进一步细化套餐种类,为农户提供立体化和综合化的服务。
  传统复合肥企业在积极践行“零增长”的责任,进入2015年以后,更多的农资企业在改变,为了提高化肥的使用率,更是提出了“精准施肥”的理念。
  作为国内农资流通主渠道,中农控股充分发挥自身在原料供应、网络建设、配肥技术和农化服务等方面优势,在华北部分省份试点启动“智能测土配肥站”项目建设。中农控股磷复肥部总经理王秦燕说:“通俗地讲,测土配方施肥就是植物缺什么施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要实现测土配方施肥,进行测土和配方的农业科技人员尤为关键。智能配肥站利用现代控制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可以有效推动土壤改良、提升效益。通过建设集中式的耕地信息资源中心和分布在各个农技站点的测土配肥机,向全国各农技服务站提供精准、高效的测土配肥自动化服务,不仅为集中管理耕地提供数据资源,也对扩大肥料科学配比方案的应用范围有着积极的作用。”据了解,目前已经在河北晋州、衡水,山东临沐、德州等地先后建设多家智能测土配肥站,相关设施设备和服务配套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B
  “零增长”唤起“精准施肥”意识
  为了确保“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实现,目前国内主流农资企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表示,农资生产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把控市场的能力比较强,随着“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提出和实施,国内主流企业也在相应改变,不论是调整产品种类还是积极加大研发力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化肥的使用率。未来,还是希望企业紧跟市场步伐,注重产品质量、技术和宣传,确保“零增长”目标的实现,这不仅利于生产企业的发展,更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龙文军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注重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应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二是注重配套服务。随着土地流转及种植大户的出现,对农资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在做好产品的同时,要加强服务和技术支持,确保正确用肥和合理施肥。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明白只有合理施肥、适量施肥,才能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避免浪费以及环境污染。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研究员白由路认为,当前化肥的施用存在不合理、不平衡的现象,对环境造成威胁。因此要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需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肥料本身技术要有所创新和突破,用当前肥料的结构是很难实现零增长的;第二,施肥技术要改进,采用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方式,肥料施用和技术相配合,合理进行施肥;第三,植物营养理论要深入研究,平衡好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的关系。
  白由路也给出了建议。他说,化肥用量零增长目标长远,它的提出也是在传递着一个信号,告诉大家不光要关注化肥的正面作用,也要注意它的负面作用。肥料企业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主要从生产和服务两方面加强重视:第一,在肥料生产方面企业要生产出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创新型肥料,在养分数量、养分比例、养分形态和肥料助剂这四方面要不断创新,加强研究。第二,在肥料服务方面,农民买到肥料的同时需要指导农民怎样施肥,使肥料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实际上也是加强售后服务。企业有好产品和好服务才能站稳脚步。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易俊杰则从5个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建议:一是优化产品结构,促使肥料工业升级。在现有的化肥产品中,尤其是尿素,属于高能耗和高排放的产品,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将近2/3,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使用比率。按照国外的经验,可以将尿素加工成尿素硝铵溶液,提高利用率,促进肥料工业升级。二是加大工业和农业对接。通过大配方示范田与普通农户的对比,高氮肥生产企业成本可降低200元/吨,同时利润可以提高200元 /吨,从而导致高氮肥施用量日渐增加。但是高氮肥的施用会造成更高的氮损失而污染环境,同时还会容易造成农作物前期过绿、后期贪青晚熟。因此,应该均衡施肥,发展大配方,摈弃不合理配方。三是积极创新产品,适应现代农业需求。可将尿素升级为添加有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或氨基酸的新型肥料。这样可以增加肥料的利用效率,延长肥料的有效时期。四是利用创新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积极推广机械施肥,实现种肥同播,提高播种质量和劳动效率。五是加大政企合作力度,助推企业发展。加大政企合作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整村推进等方法,进行高产高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和推广,均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C
  “精准施肥”
  需多方共同行动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提出为农资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如何研发高养分利用率的新型肥料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改革势在必行,企业如何将长远发展与现实需求有机结合,是未来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欧盟、北美、亚洲、中东部分发达国家的化肥施用量都呈现先快速增长、达到峰值后保持稳中有降或持续下降的趋势。所以作为国内的农资企业一方面应该大力研发新型肥料,将传统肥料进行再加工,在提高产品利用率的同时,加强肥料质量监管,走质量代替数量之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寻找更好的替代产品。包括有机肥、生物菌肥、腐植酸肥等,将传统肥料与之搭配使用,从而减少化肥的投入量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初,农业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国家对化肥的管理和对耕地的保护政策,对有机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部参会领导详细解读了该方案,并指出实现“零增长”可以通过“精、调、改、替”等技术途径来突破。“精”即是推进精准施肥;“调”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是改进施肥方式,而最后的“替”就是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升耕地基础地力。
  《方案》中提出的“精准施肥”更是为农资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实现“零增长”,不是简单的“减量”,而是要做到“精”施。虽然在采访中,大部分专家表示,按照目前国内的农业情况很难全面实现精准施肥,一些先知农资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精准施肥”的趋势性。
  在国家倡导科学施肥的大背景下,缓控释肥等新型高效肥的施用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指导农民如何高效应用是实现精准科学施肥达到“减肥”目的的关键。因此为了实现“精准施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国家提出了“零增长”的目标,作为化肥企业在积极践行责任,但“零增长”绝不是化肥企业单方面的事情。“零增长”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农技推广部门去积极引导,农机等相关涉农企业去密切配合。只有培育农民“精准施肥”意识,有机结合现代农机设备,才能实现真正的水肥一体化,使测土配方施肥落到实处,真正完成“减量保增长”的目标。
(作者:张高科 蒋政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