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农产品价格偏高归罪于农资毫无道理,因为在最大宗的农资投入品肥料上,中国的价格在全世界都属于较低水平。
比如氮肥和磷肥,由于近些年日趋严重的产能过剩,国内市场竞争极其激烈,价格长期低迷。
事实上,近些年肥料在农业生产总成本中的占比是不断下降的,迅速飙升的是人工成本,原来农民打一天工大概在50元钱,现在许多地方甚至达到了250元,基于农业与其他行业的比较效益差,农产品价格必然要上涨到一定水平才能维持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在中国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水平的背景下,中国农民还不愿意种地?中国农业效益还如此之差?这其实已经从另一个侧面在启示我们:不能再在农业生产投入多寡上纠缠,而是要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经营方式。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生产方式继续维持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那么就不可能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规模化经营,以更少的劳动力和更高的效率进行更大范围的农业生产,才是破解困境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