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力气控制产能,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让偷排、乱排成为历史,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把草甘膦产业建设成为国家重视、企业安心、百姓放心的绿色产业。这是近日在江苏南通召开的2014(第四届)草甘膦产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发出的强烈呼声。
我国是草甘膦生产大国,草甘膦也是我国农药出口量最大的品种,出口量占我国农药出口总量的20%以上。“全球年需草甘膦原药在80万吨左右,而我国总产能已突破8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而且主要依靠低附加值的原药出口;代加工现象异常严重,出口一吨草甘膦原药换不回孟山都公司的一吨农达(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制剂。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草甘膦行业已经共同铺设了一条牺牲环境、牺牲资源而又得不偿失的危险产业链。”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汪建沃在会议上十分激动,历数草甘膦产业乱象。
与会代表表示,为控制产能、淘汰落后,草甘膦产业急需洗牌。
为规范草甘膦行业的行为,以环保核查为主线的“亮剑”行动始于2011年11月。2014年6月环保部公示,4家企业通过了第一批环保核查。据了解,“亮剑”行动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业内起到了震慑作用,黑企业的违法行为有所收敛,偷排、乱排事件明显减少。环保新技术在业内得到较好推广,特别是母液处理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但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草甘膦产业存在的环保问题虽然有明显好转,但产业发展问题并未彻底解决,门槛低、法律法规不建全,造成陆续有企业宣布进入该行业或上马新产能,无序竞争的混乱状况有可能会继续上演。
为此,业内专家和草甘膦生产企业代表在会上共同呼吁:加强对新建、扩建、恢复草甘膦项目环保准入条件核准,确保新建、扩建、恢复项目同步达到《环保核查指南》的要求;建议加大对未申请核查草甘膦(双甘膦)企业的抽查力度,遏制违规排放;建议把握统一的尺度,确保环保核查公平、公正,对每家涉及生产草甘膦企业都进行严格核查,一家不放过。
同时,为了草甘膦行业扶优扶强、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有专家建议,对已通过国家环保部草甘膦(双甘膦)环保核查的企业给予减免草甘膦产品增值税,国家和地方对这些放心企业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
本届论坛由中国化工报社、《农药市场信息》传媒共同主办,河北东华冀衡化工有限公司协办。
新闻快论
莫让环保核查形同虚设
□ 徐红
环保核查被称为一次打破草甘膦产业僵局的“亮剑”行动,一度被看成是草甘膦后市的关键转折点。但是仅就目前来看,企业环保核查通过与否,并没有感受到“待遇”上的太大区别,倒是让加大环保治理的企业增加了成本,装置落后的草甘膦企业低价扰乱市场,草甘膦市场的混乱仍在继续。
目前在众多草甘膦生产企业中,不少中小企业重效益、轻环保,缺少必要的环保设施,无法达到“三废”处理的要求;有些中小企业置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于不顾,偷排、乱排;有些企业在利益驱动之下,将草甘膦废水加工成草甘膦水剂等,让人“谈草色变”。这些企业的违法行为抹黑了草甘膦产业,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一场围绕草甘膦行业的环保核查行动干呼万唤始出来。2013年5月,国家环保部正式在草甘膦行业启动环保核查工作。2014年6月,国家环保部公示第一批符合环保核查的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10家申报核查的企业中仅有4家通过核查。2014年7月,国家环保部启动第二批核查工作,申报核查的有18家企业。
对于第二批企业何时完成环保核查,根据上次核查的进度,业内人士持不乐观态度。由于环保核查为自愿申报,覆盖面还非常小。同时配套措施缺失,通过环查者未得到应有的政策利好,未通过者也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笔者认为,环保核查不能形同虚设,应该进一步完善规章,使其对草甘膦产业真正起到约束、引导作用。同时主流规模企业应达成共识,加速草甘膦产业洗牌,推动兼并、重组工作,成为全国农药行业的标杆产业,催生我国“草甘膦航母”。否则,我们不仅将污染留在了国内,还会受到国外采购商的蹂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