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药零售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大瓶加小瓶、大袋套小袋的农药加助剂联体包装,在农药主包装外设置的独立小包装助剂,绝大部分都没有标明所含成分的化学名称,销售商将这些五花八门的助剂称为农药的“黄金组合”、“增效剂”,但对于助剂的实际成分却言之不详,只强调添加助剂会有特效,“配药的时候加在一起就行,加了助剂死虫更快”。
众所周知,农药助剂指的是本身不具备农药活性,但能够提高或改善该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单一组分或者多个组分的混合物。常见的农药助剂有增效剂、渗透剂、粘着剂、湿润剂等,一般可以在生产中直接加到农药制剂里,其本身虽不能发挥农药有效成分的作用,但可以提高药效或保持农药产品质量稳定,实现“锦上添花”的效果。助剂本身是合法添加物,合适的助剂也的确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一些厂家为助剂打上独立包装,除了是为了增加卖点的考虑外,也有的是借独立包装的掩护行添加隐性成分之实,是违法的行为。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宣称具有神奇效果的助剂实际上是依靠隐性成分发挥作用。由于在现行的农药管理法规中,并没有明确针对助剂添加的规范和标准,不要求登记农药助剂成分,农药执法检查中也不抽检助剂成分,因此一些厂家便采用双联袋等做法,将隐性成分或高毒成分添加到助剂袋中以逃避抽检,使得独立包装助剂成了违法添加的重灾区。
现在农药助剂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药生产,一方面是助剂使用缺乏法规监管,另一方面以助剂名义销售的假劣农药为害案例时有发生,郑州就曾出现过助剂导致7000多亩玉米、花生田减产的案例。因此这一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法规建设,同时也要提醒农民朋友,在使用含有独立包装助剂的农药产品时应格外谨慎,提防不明成分导致的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