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了近一年的草甘膦环保核查终于成为现实。5月27日,环保部办公厅发文,决定对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开展持续三年的环保核查,并将于今年12月底前公告符合环保要求的首批生产企业名单。
通知要求企业自愿申请环保核查,并对照《草甘膦环保核查指南》整改,各省级环保部门核查初审后由环保部门复核并发布公告。
长期以来,由草甘膦母液制成的10%草甘膦水剂被广泛使用,对国内耕地、地下水及农作物都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国内草甘膦厂家由于多、乱、杂,价格竞争激烈,完全沦为了国外草甘膦原药的廉价加工厂。2009年,农业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1158号公告,要求10%草甘膦水剂退出市场,并要求生产企业禁止生产草甘膦含量低于30%的水剂,但三年过去,低含量草甘膦水剂依然充斥市场,母液治理依然是个难题。
此次伴随通知下达的草甘膦环保核查指南,让人眼前一亮。核查内容直指草甘膦母液的回收治理,并明确将“母液是否被违规用于配置草甘膦水剂”作为核查内容。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员部曾途表示,指南中将磷元素综合利用率和氯化钠回收率作为核查指标之一,并进行量化,抓住了草甘膦清洁生产和环境治理的关键,致力于解决草甘膦母液治理。
通知下发后,有企业认为这是一大利好。尽管通知并未明确对不达标企业的处罚措施,但曾途指出,公布名单后,达标企业在出口、内销、农业部登记等方面都有了保证,而未达标企业只能继续整改,直至达标后方可进行正常销售和活动。这也迫使企业一定要投入成本进行母液的治理。
由于目前草甘膦原药货源紧张,市场主流报价保持38000元/吨的高价,环保核查的影响短期难以看出,或能助力后期高价维持。
但环保核查的目的远不止于此。《“十二五”农药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指出,要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集团,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规模、多品种的农药生产企业集团,培育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有业内人士指出,环保核查最终将不达标的中小企业挤出草甘膦行业,达标的大型生产厂家未来或有整合收购可能,推动行业向良性规范化发展,彻底告别散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