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前的“羊贵妃”、“牛魔王”还没走远,节后多个领域的涨价如雨后春笋一茬接一茬。2月24日国内油在全球油价的降声中来了个“逆势上扬”;2月17日被爆“上年严重亏损”的铁道部下文将货运每吨公里上调1.5分,其中,从2月20日起一向享受优惠的化肥运输,运价涨幅高达18.13%。
文件一出,虽然业内“对终端市场或后市影响有限”成为共识,但有关“化肥运输优惠会逐渐取消”的论调则纷纷多了起来。事实上,近几年国家对化肥企业用电、天然气等价格的上调都让产能已严重过剩的肥企倍感压力,此番史无前例的运费高涨幅,无疑让其担忧国家是否将加速“全面取消化肥行业优惠,让其完全市场化”。且在被特殊对待的成千上万化肥企业内部,对是否应取消优惠的议题也已争论良久。
优惠政策带来不公?
日前,湖北省政协委员科技界代表周义新向“两会”提议案,指出原本应享受国家电价优惠政策的随州20家化肥企业,但仅一家企业的车间享受到了。就此周义新呼吁中小化肥企业优惠电价应落到实处,这也从侧面暴露出优惠政策不公平的一面。
不接地气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广东云浮硫铁集团化工厂,该企业生产磷肥和高效稀土磷肥及有机磷肥为20万吨/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中小化肥生产用电价格的复函》及《关于进一步规范化肥生产用电价格的通知》规定,单系列合成氨、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以下(不含30万吨)的化肥生产用电均可享受优惠。但其厂长曾琼文透露该厂一直自己发电,除享有税收优惠外,极少获得其余优惠。
其实,由优惠政策引发的不公平还远不止享受不到优惠这么简单。通常来说,在化肥需求的高峰期,运力也会更紧俏,谁能畅通申请到车皮发货,谁就能挣得更多利润。然而,在享有低于其他货物运输价格的化肥2号运价“优惠”下,不计其数的肥企极力争取着有限的运力资源,由此一些非常规手段也就变得必要。
“有时一个月才申请到车皮。”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雒伟很难描述当市场焦急等货,却无法正常运达的急切。但他知道在行业中要想尽快拿到申请,有时必须借助一定的公关关系,“这些费用累计,远高于企业能享受的优惠。”在他看来这种不公平的恶性竞争,必定增加隐形成本,倒不如考虑取消优惠,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而转嫁终端。
此外,针对运价调整,住商肥料(中国)企业集团营销副总裁李晖也担心由于部分生产量大的企业往往会跨省销售,对应成本必然有所上涨,而其他以生产地销售为主的企业靠汽运就能实现销售,“不增加成本的企业可能会通过打销售战发起竞争。”
政策取消时机成熟?
有人看到了优惠政策的负效应,也有人坚定认为各种优惠政策必须保留,化肥关乎着农产品,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定。
“化肥优惠政策当然要保留,甚至应该扩大。”福建中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建强分析,现在的化肥市场竞争激烈,已经比较市场化,“如果取消优惠,化肥价格可能会上涨1/3。”
在大多数否认取消优惠的声音中,化肥终端价格的上涨成为最集中的反对理由。“成本下降、利润上升,优惠会最终体现在农户身上。”上海联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毛鑫也认为。
然而,这些在李晖看来并不成立,因为在化肥价格由供需市场调控的背景下,生产成本上的政策优惠并不能明显或直接体现在农民的终端购买价中,“农户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
“是时候取消优惠或补贴了。”李晖直言,如今化肥行业享受的多项政策,其出发点是国家为了鼓励化肥生产,保证生产需求而制定的。可现在国内化肥生产早已脱离“供不应求”,到了放手让其完全市场化的时刻,“只有化肥价格完全实现市场化,化肥企业才能得到解放,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李晖的言论与卓创咨询相关分析高度一致,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化肥产业除钾肥外产能均已严重过剩,货源充足、全年低价的现实使得实施优惠政策以保证化肥生产、平抑价格的初衷基本丧失实际意义。
针对取消优惠会给农户带来成本压力的言论,李晖认为将“这些优惠政策直接用到农户身上”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尽管他不否认对生产企业优惠的取消可能会引发价格一定的上扬,“但幅度不会很大,且完全在农户对价格波动的承受范围内。”
全面取消将成大势?
争论终归是各抒己见的“口水战”,许多业内分析者则从电价、天然气等化肥领域相关的诸多优惠变化中窥见了“全面取消优惠政策”的趋势。
2010年4月湖南省发布一则《关于运用价格杠杆保障电力供应的紧急通知》,文中明确将电价分类,取消中小化肥企业用电优惠,并按相应普通工业和大工业电价执行。对销往省内的部分中小化肥企业增加的支出,经核实后由省根据化肥市场价格变化另行给予补贴。此消息的出台成为行业人士担忧“优惠将逐步取消”的开端。
据某咨询机构的一份内部调查显示,以山东部分肥企为例,其2012年1月的外购电价格已达到0.51元/度,较0.5469元/度的居民用电便宜不了多少,而在2011年4月此价格仅为0.395-0.398元/度。
“各项优惠政策逐渐取消,会是大势所趋。”在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主任叶学东眼中,2012年电价、天然气价的上涨以及近期运费的上调,都是化肥面向市场的积极信号。不过他同时也补充,由于化肥牵动粮食的特殊性,短期内还难已实现完全的市场化。
大多数人士赞同化肥未来必定会走上“零优惠”的判断,还来自于国家发改委2005年7月中旬出台的《改革和完善化肥价格调控机制的方案(草案)》,该草案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全面放开化肥价格;逐步取消国家对化肥生产企业的价格优惠政策。
英国商品研究所高级分析师赵磊则透露,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化肥产业优惠政策的调整,已提出“三步走”方案:第一步结合铁路货运价格和天然气价格的调整,最终实现计划内、计划外天然气价格并轨;第二步取消电价及铁路运价优惠;第三步则是取消增值税优惠,“这些措施都在稳步实施中”。
取消优惠涉及超百亿元
在许多外行人眼中,此次运费调整后化肥运价每吨每千公里15元的成本增加是个小数目,但落脚到一个生产企业却有可能产生上百万元的成本上浮。
济源市丰田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帆就曾在《我国化肥产业优惠政策调整取向探讨》一文中,以一家地处中原的中型磷复肥企业(年磷铵、复合肥销售l9万吨)为列,计算在取消铁路运价优惠及铁路建设基金优惠后,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成本每年增加约608.26万元。若全面取消化肥享受的所有优惠,则该企业年成本会增加3644.26万元,几乎等同于取消前的全年利润。
优惠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尚能产生过千万的影响,国家对化肥行业的优惠金额无疑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
资料显示,国内多项机构都曾发布过对化肥优惠的多种核算结果,例如石油规划院曾核算其优惠金额约为130亿-150亿元,此数字也成为国内多年来的共识。然而,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张卫峰等人就曾依据当时优惠政策,核算总优惠额度为403.1亿元。其中,运输优惠88亿元,天然气39.6万元,电力115.5亿元以及增值税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