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14日,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0多位植物营养与肥料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人士汇聚广州,展开了现代农业条件下粮食安全与肥料发展、植物营养与高效施肥、新型肥料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讨。并围绕“现代农业中的植物营养与肥料”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专家认为,要实现现代农业的宏伟目标,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任重道远,应该在植物营养需求的肥料与使用上进行优化与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表示,国内小麦、水稻和玉米对氮肥的利用率仅在35%左右,农民施肥量远远高于国际相应平均水平,只有建立集约化农业养分管理体系和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才能满足现代农业中植物营养对施肥提出的要求。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秘书长白由路表示,在我国农业高度分散和高强度开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对肥料的长期依赖程度高达50%以上。根据中国农科院对7187户农民的调查表明,67%的农户凭经验进行施肥,真正按照农业部门的施肥通知单施肥的不到10%。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表示,系统全面地考虑土、肥、水与植物生长之间的科学匹配,是现代农业中植物营养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型肥料专题报告会上,各位专家和教授对新发展的尿素增值技术促进氮肥技术升级、植物油包膜技术研究进展、新型大豆根瘤菌肥研究与推广等新型肥料及其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曹一平指出,目前市场很多新型肥料除了打着国外企业旗号夸大宣传外,也会在成产品概念上偷梁换柱,如将硅酸钙说成钙肥;在东北,部分地区的多彩BB被当作缓控施肥,商家之所以热衷于宣传这类彩色BB肥的卖点,是为契合农民希望“一次性施肥不必再追肥”的心理。
白由路表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很多功能性肥料,由于没有可供检测标准,缺乏生产规范,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大多缺乏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夸大宣传效果现象普遍。
■链接
新型肥料与技术推陈出新
非水溶肥灌溉
郑州大学高级工程师李菂萍介绍,目前世界各国灌溉施肥都需要采用液体或全水溶性的固体肥料,而我国农业上通常使用的磷肥和钾肥品种,大多属于部分水溶或非水溶性,难以用于农作物的灌溉施肥。而全水溶性肥料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灌溉施肥技术的推广。
郑州大学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经过多年研究,成功研制出非水溶性肥料的灌溉施肥新技术。它是用非水溶性矿物或肥料(低品位活性磷矿、特殊玻璃网络结构的钙镁磷肥、低交联度硅钙网络黄磷渣等),制造灌溉施肥所需的水溶性N、P、K、Ca、Mg、Fe及SiO2的营养液用于灌溉的新方法,采用液升式反应器,通过活化剂,就地完成用于喷施或者营养液的加工制造,可实现农业产业化。
增值尿素
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研究员赵秉强介绍,氮在我国肥料使用中的利用率为30%左右,而流失量占到消耗量的40%。发展尿素增值技术,对改善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有重要意义。增值尿素是在基本不改变尿素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添加简单设备,向尿素中直接添加增效剂生产的产品。
增效剂是指利用海藻、腐植酸和氨基酸等天然物质经改性获得的、可提高尿素氮肥利用率的物质。增值尿素产品具有产能高、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目前山东瑞星化肥集团公司等有生产海藻酸增值尿素。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廖宗文表示,经典植物营养理论中,最小因子律表达为木桶原理图,它形象地显示了营养元素短板对增产的重要性。但是碳在经典理论上虽有其名而在木桶图中却无其位。长期以来,人们只是依赖无机二氧化碳提供碳营养,却没有考虑在气态碳肥以外开发有机液肥和固态肥。而碳是植物营养中的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可高达50%,远超大中微量元素之和。
有机碳肥新产品肥效快,用量少,有机质主要转化为水溶碳,而非气态二氧化碳。有机碳肥生产一般运用常规原料发酵方式:好氧—厌氧,少翻堆,十天内完成熟化。目前福建绿洲公司与广东杰士农科建有机碳肥生产线;内蒙古安奇乐有有机全营养系列产品;山西美邦用风化煤生产有机碳肥。
根瘤菌肥
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研究员付建和指出,豆科作物有固氮功能,大豆根瘤菌是一种微生物肥料,能将空气中的氮元素固定成氨,为宿主植物提供大量氮肥,从而达到增产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结瘤,固定空气中的氮变成氨,给共生植物提供50%-100%的所需氮。豆科植物地下部含氮占总氮量30%-50%,可留给后茬作物用。根瘤菌对作物还有刺激生长作用,能减少病虫害发生。
大豆根瘤菌剂是增产机理最明确、效果最稳定的生物肥料之一。豆科作物应用根瘤菌剂拌种是国际公认的生物固氮技术。在阿根廷、巴西和加拿大等农业发达国家推广普及率较高。
目前黑龙江省华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生产“奥龙奇康牌”豆科根瘤菌,秦皇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生产大豆根瘤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