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曾经有过惊心动魄的价格轨迹。从吨价看,既有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12万元的疯狂,又有金融危机后的长期1万元左右的低迷,直到去年才蜗牛一般爬升至2万元,今年开始跃上3万元高度。近期市场突现快速拉升行情,目前,江苏、山东和浙江的草甘膦主流出厂报价已分别达到3.5万元、3.3万元和 3.2万元。
有人也许期待后面还有一段疯狂的行情,甚至又有囤货待涨或扩大生产的打算。但笔者认为,时过境迁,国内外需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前那种巅峰价格肯定难以再现。对当前草甘膦这波反弹行情,应以平常心待之,切莫想入非非,好了伤疤忘了疼。
首先,潜伏产能压制价格反弹。据悉,目前国内草甘膦总产能超过300万吨,已严重脱离实际有效需求。当初行情火爆时,许多企业不惜投入巨资,或新增或扩能草甘膦,为此承载了巨大的财务压力,但不幸的是一些新建装置尚未发挥作用,产品价格就直线下跌,无奈形成闲置资产。这种背景下,如果草甘膦行情上涨较快,产生较大的盈利空间,这些闲置装置就会立即启动恢复生产。试想,一旦短期内同类产品汹涌而来,价格被打回原形就是很可能的事情。
其次,市场总需求并无有效增加。草甘膦在2008年之前出现价格巅峰,是因为当时国际原油价格居150美元/桶高位,为此引发美国、巴西等美洲地区研发生物能源热,扩大玉米等种植面积带来对草甘膦需求的急速上升。然而,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生物能源快速降温,草甘膦需求随之锐减。特别是近期以来,美国干旱、欧洲高温、多地洪水肆虐,对全球农业的打击很大。国际粮油组织资料显示,2012~2013年,预计全球玉米减产5620万吨、小麦减产250 万吨、大豆减产670万吨。由此可见,国际市场草甘膦行情并不乐观,价格走高缺乏支撑。而国内因耕地面积相对稳定,草甘膦需求增长缓慢。
最后,囤积居奇的隐患值得警惕。近期国内草甘膦价格快速上涨,不排除受“买涨不买跌”的跟风习惯影响,但也不排除各环节囤积居奇的助推作用。令人担忧的是,这类行为极易释放虚假繁荣信号,误导市场,乃至误导整个产业链,最终将行情带向灾难。特别是流通环节出现的囤积居奇行为,一旦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商家立即就会大肆抛空,其危害性更大。因此,市场要格外警惕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