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下旬以来,钾肥市场疲软的成交局面迟迟没有改善,而且交投双方僵持状态进一步加重。一方面港口、边贸货源的不断“入侵”,库存压力继续攀升;另一方面,下游采购需求一直难以启动,且支撑力度逐渐减弱。在此情况下,商家对于后期市场依旧表现不乐观,出货意愿愈加强烈,导致报价不断刷低至今尚未停息。按照往年用肥习惯,三季度是钾肥市场的销售旺季。其中,南方烟草、北方果树以及小麦备肥等等,对于钾肥需求均表现较为强劲。然而,今年钾肥市场却只闻上游不断降价,不见下游询价买单,而且市场陷入了“越降价、越低迷”的恶性循环当中。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当前钾肥市场如此不堪,商家亏损比例不断增大呢?带着种种疑问,卓创资讯电话采访了几家在港口、边贸口岸负责进口钾肥的大型贸易商,以及复合肥生产企业,在与之交谈过程中,卓创资讯发现,多数商家均对于后期市场走势仍持悲观态势,而造成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经济环境不佳避险心理浓厚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欧债危机依旧笼罩全球。这虽然对于国际化肥市场形成不了直接影响,但对于大宗商品所带来的影响效应,或将渐渐辐射至整个化肥流域,从而使其08/09年国际钾肥价格暴涨暴跌所产的心理效应逐渐释放,最终导致各国为寻求避险,会适当降低对于原料的采购需求。目前,巴西地区钾肥成交继续呈疲软态势。7月初市场试图恢复大颗粒钾肥550-560美元/吨(到岸价,下同)的价位,但最终未成功。随后,钾肥市场成交价格开始回落至530-530美元/吨;并有市场传言,价格已降至510-515美元/吨甚至更低。印度国内化肥补贴力度大打折扣,从而降低了老百姓对于化肥的采购积极性。另外,由于去年印度大单价格明显高于中国,国内市场抵触心理较为强烈,致使新单迟迟尚未签订。据悉,印度新单很有可能将会在中国下半年大单签订之后重新启动。综上可见,国际钾肥成交局面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产能过剩局面将会愈加明显。
去年钾肥涨跌较大商家损失严重
2011年7月,我国通胀压力达到年内最高位,CPI指数一度升至6.5%。在此情况下,国家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抑制通货膨胀。然而,伴随着银行催款力度的逐渐增强,下游中小型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9月份,在钾肥市场需求仍显平淡的情况下,商家频频“割肉兑现”,以刺激下游采购需求,但整体收效甚微。钾肥市场在经过大涨大跌之后,多数中小企业损失惨重,不得不选择黯然退场,使其钾肥中间、终端流通环节出现闭塞现象。转眼间进入2012年,在进口钾肥数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中间流通环节采购量的大幅降低,使其货源挤压现象日渐突出,大型贸易商库存压力居高不下,而钾肥占用资金比例又比较大,对于后期化肥市场整体布控较为不利。因此,去库存、回笼资金成为当前首要任务。
钾肥社会库存量大下游企业“现用现采”
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国钾肥社会库存余量约300多万吨。另外,2012年上半年,我国国产钾肥实物量约在430万吨左右,进口钾肥实物量在371万吨。换而言之,仅上半年我国钾肥总供应量已达到1000万吨以上,按照往年我国钾肥平均消费量1100万吨计算,一、二季度我国钾肥总供应量已经达到全年钾肥总消费量。另外,今年上半年我国签订的钾肥大单合同价格470美元/吨,与2011年下半年合同价格一致,给当前钾肥市场起到一定的“保底”作用,致使下游生产企业在采购原料方面显得不够积极,一般多执行“照单补货、按需采购”为主。
复合肥企业与盐湖集团联储减少了市场成交数量
当前,在钾肥总供应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青海盐湖集团率先与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大型复合肥企业采取联储策略,使其企业原料库存较为充足,而且钾肥现货可用、可销,且没有后顾之忧。因为,6、7、8月份联储的钾肥,结算日期在9月底,而最终价格或将在3000元/吨甚至更低。显然,国产钾肥利用程度的提升,使得进口钾肥在市场的流通性完全陷入瘫痪状态。目前,边贸、港口钾肥库存压力居高不下,加上当季尿素、磷肥处于出口期,货源不断集港,使其港口场地略显紧张,从而加重了商家不断低价抛货的氛围。除以上几点因素之外,卓创资讯还认为当前恶劣天气而造成的自然灾害,对于农作物生长带来十分不利,部分地区受灾更为严重,绝产、减产现象时有出现,这或将会降低老百姓对于种地成本的支出,而对化肥整体需求而言,都将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众多利空因素指向的钾肥市场,使其商家悲观氛围持续加重。在这种情况下,低价抛货已成为主流导向。另外,下半年钾肥大单谈判也渐渐被市场淡化,市场看跌势态正浓。因此卓创资讯预计,整个三季度,钾肥市场成交局面难以出现较大改善迹象,价格依旧保持低位盘整为主;而进入四季度,在东北冬储计划启动,以及盐湖集团联储策略结束的影响下,市场心态会出现好转,整体采购数量会略有提升,但在整体钾肥社会库存量依旧偏高的情况下,商家去库存压力依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