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的一天,日头高悬,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研究基地试验田里,记者见到汗珠布满额头的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组长张福锁教授。指着眼前已进入成熟期的大片麦子,他告诉记者,今年农业部推进配方肥产业化、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2年,农业部继去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试点行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百县连百企”的农企对接行动,着力解决科学施肥技术落地问题。对此,张福锁总结为,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已迈入深化农企合作的新阶段。
七年实现大跨越——
把纸上配方变为地里的配方肥重在培育主体
作为国家农业顶层设计,起步于2005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七年间走过了由试点到巩固再到普及的重大发展历程,实现了历史大跨越。七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57亿元,项目县(场、单位)达到2498个,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级农业行政区,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以上,累计减少不科学用肥600万吨以上,增产增收和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张福锁说:“放到世界范围看,我国的测土配方施肥的进展速度算是比较快的。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每个地块的测土施肥用了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他进一步补充测土配方施肥开展以来取得的其他成效:一是恢复和重建了全国土壤肥料技术推广队伍;二是建立了主要作物(特别是大田作物)新的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三是逐步建立了教学、科研、推广和企业相结合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平台。
尽管如此,相对于我国化肥产业整体产能过剩的现状,配方肥市场占有率却十分有限。同时,配方肥施用到田面积仅为5亿亩,不及技术推广面积的一半。张福锁表示,关键在于大型肥料企业参与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企业参与度需要实质性推进。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企业同样有难言的“苦衷”,主要是配方肥批量小、规模效益低,同时缺乏一个有效的对接平台。“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专家的纸上配方变成农民地里的配方肥,这个问题伴随着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转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张福锁说。
打通“最后一公里”——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成为打破瓶颈的关键
面对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转型期”,张福锁有着清晰的思考:“如果说前七年我们塌下腰去打基础,立足于减肥增效,接下来,将是追求测土配方施肥与粮食增产紧密结合、实现高产高效的过程。其中的关键抓手在企业。”
在推广配方肥下田入地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农民三个主体的作用缺一不可。张福锁形象地把三者和“木桶效应”结合起来,而补齐企业这块“短板”更为迫在眉睫。
在张福锁眼中,我国工业发展和工业产品与农业相脱离的现象由来已久,包括生产化肥、农药等直接服务于农业的企业,同样疏于满足农业的切身需求。“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成功的农资企业都是产品带着技术下去,业绩也是靠技术推广员亲自指导农民做出来的,不了解农业的企业将最终失去发展空间。”
张福锁带领的团队,常年驻村在田间指导农民,他本人去年就有168天工作在农村一线,对农业现状和农村市场很有发言权。针对肥料企业提出的规模效益难题,张福锁根据多年试验示范,提出采用“区域大配方—地块小调整”的策略。他们在全国5个主要生态区选择了5个核心县开展试点工作,效果显著。他告诉记者:“在安徽芜湖县的中稻生产中,我们仅通过两个大配方,结合地块小调整,每亩氮素用量比传统产品减少8斤,单产实现增产200斤以上。可以说,应用大配方可以解决科学施肥70%的问题。”
配方的解决接通了企业参与的桥梁,而平台的搭建则为企业腾挪出发展空间。张福锁说,要建立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一体化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发挥企业资金、产品和人员优势、科研单位技术优势、政府推广部门的组织优势,实现互补效应,推进的模式则是如今正在全国推广的整建制方式。“企业有能力也应该作为大面积应用配方肥的关键力量和有效手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注意到这一点。”他说。做好“两个服务”——构建政府与企业对接服务机制成为发展路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整个曲周县大田作物平均化肥用量已减少20%左右,粮食产量提高了15%~20%,由于集中采购每吨配方肥成本减少200~300元。用张福锁的话说,这是做好了“两个服务”,引导鲁西化工、新洋丰等大型企业深入参与的结果。
张福锁认为,现阶段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对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企业的服务要求实现以“实质性对接”为目的的“两个服务”,即依托农企对接,一方面服务企业,一方面服务农民。“有了好的配方远远不够,对接过程不能做表面文章,要关心企业能不能生产、农民会不会用肥、肥料效果好不好等,实际操作要听从专家指导,以农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能只靠肥料经销商和市场利润为导向。”他说。
据张福锁介绍,我国目前的化肥企业很少建有完整的农化服务体系,一是企业追求利益的想法所决定,二是其本身缺少专业农化服务能力的条件所限。他说:“这就造成了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弃农化服务的正道不走,而选择偷养分、虚假宣传等歪门左道的原因。”他进一步表示,企业的正规路径是建立由专家和推广员组成的示范网,主动寻找配方——就近调整配方并生产——经销商和村结合——转化为技术规程并培训——田间指导观察对照科学数据——召开现场会推广。
从去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逐渐和湖北新洋丰、安徽司尔特等国内大型化肥企业合作,帮助它们扎实推进农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这种紧密、良性的联结,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其中的先决条件是湖北和安徽省土肥站以及县土肥站的支持,最终实现多赢和农民受益的局面。我国企业必须经历由单纯化肥生产,到‘化肥卖到哪、农化服务做到哪’的发展之路。”张福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