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备耕黄金季节,也是各类农资踊跃上市的集中时段,在河北故城县科协开展的送科技下乡现场,农业专家一边忙着传授相关的种植知识,一边指导农民如何理性地购买农资,尽最大可能以较低的投入来获取较高的收益。读罢这则消息,笔者认为详加分析农资成本的做法可圈可点。
长期以来,许多农民朋友因为受到知识水平与科技素质制约,只知任劳任怨地埋头耕种,产前和产中基本不会算账。少数人更是走进一个误区,购买农资总是先看价格,要么拣最贵的,要么挑便宜的,至于这些农资是否适用、效果如何,自己则是一头雾水,最后只能造成人财物力浪费,最终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
也许有人会说,对农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对于一个个散户农民来说,那一亩三分地的价值核算的确微不足道,但是农资成本毕竟占种田成本的大头,不计较种田成本,很难算出种田收益。而对于种植大户而言,农资成本分析与种植效益核算的关系更为直接,是不可或缺的经济管理环节。因此,在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今天,广大农民尤其是种植大户必须彻底摆脱“秋后算账”的传统习惯,牢固树立事前“成本分析”的全新思想,投入前做好农资成本分析,力求实现种田效益最大化。
事实上,成本分析并不仅是将支出与收入记入账本,再加减乘除那么简单。所谓“成本分析”,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故而将涉及农业生产的一切投入都包含在内,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成本首当其冲,还应当包括土地、人工、灌溉等农业资源与社会服务成本,同时还要将产前的技术投入和产后的运销费用考虑在内。只有这样“卡住两头、管住中间”,加强对农业生产中的购、种、管、收、卖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才有可能达到节支增收的目的。
希望类似事前管理的农资成本分析,能在农民朋友的生产活动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