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我国产粮大省黑龙江、吉林等地调查发现,化肥的施用对近年来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让部分农民患上“化肥依赖症”,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化肥使用总量过高,化肥过量施用将带来土壤品质性质退化、使黑土地越种越“瘦”,危及粮食安全,已经开始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30%~50%。由于土地肥力普遍偏低,复种指数偏高,土壤本身的肥力满足不了作物对养分的要求,因而必须施用化肥,才能增加产量,养活13亿人口。“化肥依赖症”看似危害颇大,实际上却有其存在的理由。
但存在未必合理,农业对化肥过度依赖并非好事。首先,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和大气水体污染,造成生态破坏。其次,影响农产品品质,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更为可怕的是,化肥依赖还有可能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要大幅提高农药、化肥的价格,让农民用不起,以防止化肥污染。“以前农民一大早起来,都要拿筐子出去拾粪,现在畜禽粪便等农家肥都不愿费力气了”。应当说,代表的提案指出了化肥依赖的问题,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把“化肥依赖症”完全归咎于农民,则大错特错。要知道,单纯提高化肥等农资价格,而不改变粮价偏低的现状,农民未必会饿死,国家却可能面临粮食保障问题。
“化肥依赖症”绝非单纯是农民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解决。化肥依赖日趋严重,表明人地矛盾在不断加剧,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首先,保证18亿亩耕地的数量不减少。一直以来,尽管中央政府非常重视耕地数量的监管,但一些地方仍有非法征占耕地的现象出现。其次,保证18亿亩耕地的质量不退化。相对于耕地数量,政府不仅缺乏耕地质量监管制度,更缺乏实际的耕地质量监管措施。目前我国保护土壤环境的法律还不完善,尽管《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涉及到土壤环境保护,但条文很少,基本规范缺失,难以具体操作。同时,土壤污染日常监测、规划、功能区划、特殊土壤保护区等制度也不完善。
尽管国家正抓紧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法》,填补土壤保护的法律空白,但制定相关法律仅仅是第一步。治愈“化肥依赖症”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