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30日起,五(3)代稻纵卷叶螟又陆续迁入我市,水稻纹枯病病情扩展迅速,水稻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局部地区亩虫量较高,水稻大螟在部分田块为害较重。预计五(3)代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飞虱中等发生。为确保水稻正常生长,望各区县认真做好以三代纵卷叶螟和纹枯病为主的病虫防治工作。
一、发生情况
1、稻纵卷叶螟
今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蛾峰自7月30日起进入成虫盛发期后,蛾峰期平均成虫量为362头(8月2日),最高3200头(金山区漕泾镇),目前田间成虫量仍在继续上升。8月2日全市调查120块田,平均亩卵量2.14万粒,最高18.2万粒(松江区个别田块)。据近期对雌蛾卵巢解剖和卵的发育进度调查,雌蛾卵巢发育以3-4级为主,说明近阶段的成虫以外来虫源迁入为主,田间残留幼虫一龄占3.03%、二龄12.36%、三龄30.36%、四龄42.42%、五龄12.12%、蛹占6.06%;从卵粒发育进度分析,一、二级卵占80%左右,三级占20%左右,预计卵孵盛期在8月6日左右。
2、纹枯病
始见期为7月5日,比常年提早了5天左右,7月30日对早栽田调查,平均病株率1.53%,最高12.33%,比历年同期相仿;平均病情指数0.31,最高2.47。随着水稻进入拨节孕穗期,田间郁闭程度增加,纹枯病将进入纵横向同时发病高峰期。
3、稻飞虱
白背飞虱田间平均亩虫量0.66万头,最高6.00万头。平均亩卵量7.07万粒,最高52.5万粒,亩卵量与常年同期的7.6万基本相仿。
褐飞虱自6月13日始见后,于7月7日~9日、7月25日和29日分别出现三个小的迁入峰,截止7月31日累计平均单灯诱虫量64.4头,为2001年以来诱虫量第二个较少年份(最少为2009年),目前大部地区田间褐飞虱成若虫很少,仅在局部田块查见,据调查,田间亩虫0.5万头,亩卵量1.5万粒。
灰飞虱平均三代亩虫量1.21万头,最高6.67万头;亩卵量2.15万粒,最高14.40万粒,目前大部地区控制较好。
2、大螟
今年二代大螟灯下诱虫量在部分地区较高,从7月6日至7月30日全市平均单灯累计诱虫34.3头,比前10年同期的27.6头,增加了24.3%;其中青浦区站单灯累计151头,是前10年平均的8.3倍;嘉定区站单灯累计45头,是前10年平均的2.1倍。
根据分析,灯下二代成虫于7月5日开始出现后,一直延续到7月下旬。通过7月23日~25日的一次全面防治,前期卵孵的大螟控制效果较好。但7月20日后出现的大螟蛾峰仍对水稻存在威胁。
二、防治意见
1、防治适期:8月6日-9日。
2、防治对象:主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主峰、水稻纹枯病,兼治飞虱和螟虫。
3、防治范围:所有水稻田。
4、防治药剂:
(1)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8~20克/亩;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80~100克/亩。如需兼治螟虫可选用下例复配剂:20%甲维·毒死蜱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25.5%阿维·丙溴磷乳油60~80毫升/亩;或40%毒·辛乳油(惠螟)150克/亩;或17%阿维·毒死蜱乳油100毫升/亩。
对稻纵卷螟残虫量大或螟虫发生较生的地区建议用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20克/亩,或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10~15毫升/亩。
(2)防治飞虱:可选用10%醚菊酯悬浮剂50-60毫升/亩;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0~60克/亩;或30%混灭·噻嗪酮(抑虱净)乳油100毫升/亩。
(3)防治纹枯病:可选用11%井冈·已唑醇可湿性粉剂(纹肃)60克/亩,或6%井冈·蛇床素可湿性粉剂60克/亩;或15%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稻纹清)70克/亩,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真灵)150毫升/亩。
三、注意事项
1、高温季节,尽可能在早晚喷药,以防中毒;每亩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田间保持薄水层3天。
2、在放蜂、养虾、养蟹地区要慎用有机磷,养蚕地区要慎用含有沙蚕毒素农药。周围有鱼塘和虾塘的地区,禁止田水排入河道。
3、防治后4小时内遇雨,及时补治。注意轮换用药。同类药剂不连续使用,一个生育期内使用不超过3次。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