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肥和原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国内刚性需求的支撑,以及产品成本底线的抬升,几股力量让国内的化肥价格也维持在高位。
6月21日,受东北市场需求拉动,以及上周国际尿素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华北地区的尿素市场开始新一轮大幅涨价。东北及南方两广地区市场批发报价多已到2400-2500元/吨,河北和山东地区的主流出厂报价则都在2230-2280元/吨,并仍有上涨空间。
自5月以来,国内外化肥市场可谓整体回暖,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价格都处在上升通道。但国内企业受限于节能减排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供应量较往年都出现了减少。
如尿素企业的开工率数月维持在70%左右。根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4月全国有近1/6尿素产能处于停产状态,174家企业中则有73家亏损。
而在国际市场上,随着巴西用肥旺季来临,目前巴西市场的尿素净价已经涨至390美元/吨(离岸价),且今年前4个月巴西进口尿素81.8万吨,同比增加17.5万吨;泰国市场大颗粒尿素到岸价目前也已涨至435美元/吨。
由于6、7月是华东、华中地区水稻用肥旺季,北方地区玉米也进入备肥阶段,复合肥、磷酸二铵等市场将迎来上涨行情,终端需求的增加带动了市场价格的上扬。经销商备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复合肥原料市场尿素行情继续高涨,氯化钾市场依旧惜售;复合肥厂家下游需求逐渐结束,逐渐进入淡季,准备少量秋季用肥,企业开工率将逐渐降低,市场行情高位持稳运行。
但相比之下,钾肥市场则是出现了“有价无市”的矛盾局面。
“现在钾肥报价在3150元-3250元/吨左右,到农民手中几近4000元/吨,价格是高了,但成交已经很冷清了,都减少了钾肥的使用。”
21日当天,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亓昭英告诉记者:“一方面国际价格压力很大是重要原因,国内的价格期望值被拉高了。还有一方面,国内假的肥料充斥行业,推高了整个的社会成本。”
自上周末开始,各港口的大小经销商都开始对氯化钾收货扬价,要寻找3150元/吨左右的红钾都比较困难。
对后市看好的原因,在于中化牵头的中外钾肥大合同谈判还未结束,整个市场却都已经在传言中国氯化钾大合同将以480美元/吨的价格签订,还有追涨空间。
中化大合同为半年一签,下半年7月份开始的重新议价,一般需要在6月之前给出结果。目前国际钾肥现货价均在510美元(CFR)以上,高于今年上半年400美元(CFR)的进口合同价。而国产钾肥受限于运输的紧张,盐湖钾肥每月有一半左右产品都无法运出。
一方面是经销商看涨惜售,一方面是终端用户价高弃用,钾肥产业链的各环节,其实都不算好过。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天最新的数据,是一个经销商拿到手3200元/吨,没有3400元/吨的价格根本不会出手,但这当中的200元差价,用于运输、存储、人工成本、利息等几个环节后,基本没有钱赚。”
“如果钾肥大合同的价格真的如市场传的480美元/吨,那太高了。国内可能会再一次顺势减少钾肥的使用和进口。”该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