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华南、江南和长江中游早稻大部分处于幼穗分化至孕穗期;西南地区中稻,贵州处于栽插至返青期,其他大部进入分蘖期;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单季稻大部分处于秧苗期。受前期低温、干旱和境外虫源地水稻生育期推迟、病虫发生基数偏低等因素影响,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总体偏迟,程度轻于上年。但随着近期南方稻区降水的增多,水稻“两迁”害虫灯下和田间虫量增多,上升速度加快,稻瘟病等呈现快速蔓延势头。需要加强调查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各种病虫发生动态信息,为指导防治工作开展提供准确的预报信息。
一、当前发生概况
稻飞虱 进入6月份以来,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和西南稻区灯下和田间虫量明显增加,全国累计发生面积2315万亩次,但程度总体轻于上年。福建省本周灯下虫量迁入明显比上周增多, 6月4-5日大部分区域站监测到明显迁入峰,平均侯迁入虫量477头,是上周虫量的数倍,其中白背飞虱388头,褐飞虱89头。蕉城区6月4日单灯诱虫1000多头,6月5日2000多头;浦城县6月4、5日分别诱虫1876、2896头。田间虫卵量上升也较快,百丛虫量平均109头,较上周增加31.3%,高的达1630头。贵州省本周也监测到明显迁入峰,荔波县本周单灯白背飞虱诱虫量5896头,峰期出现在6月2-5日,诱虫量5832头,高峰日6月5日诱虫量达3304头;惠水县6月6日诱虫量达1985头。湖南省东安县6月5日诱虫5319头,田间以若虫为主,虫量较上周增加明显。各市州平均百丛虫量为20~370头,全省加权平均为214头(上年同期为598.8头)。其他各省发生相对平稳,灯下监测峰次少,虫量不高;田间百丛虫量除云南南部超过3000头以外,其他地区一般在500头以下,高的1000~2000头。长江中下游各稻区目前尚未监测到稻飞虱迁入。
稻纵卷叶螟 近期以来,华南、西南和江南稻区都监测到了明显的迁入峰,全国累计发生面积1228万亩次。广西桂东南及沿海局部稻区田间出现蛾突增峰,亩蛾量一般310~810头,高的1332~3133头,桂东南个别田块8059头;广东主要在粤西及中南部大田发生为害,亩蛾量一般100~500头,高的2000~4000头,亩幼虫量一般2000~4000头,高的20000~60000头。湖南本周监测到了较大的蛾峰,邵阳、双峰等县亩蛾量高达1221头、1130头,双峰县最高田块达3050头;田间幼虫量显著增加,各市州每亩平均幼虫在280~1790头之间,常宁、芷江等县百丛最高达4200头和3077头。贵州近期部分地区田间虫量上升较快,天柱县6月7日杂草赶蛾每亩蛾量1867头,铜仁市6月4日田间每亩最高虫量7000~10000头。其他各省早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比较平稳,程度较轻。
水稻螟虫 一代二化螟在长江中游、江南和西南中北部等稻区局部偏重发生,田间枯鞘率较高,全国累计发生面积5771万亩次。湖北省全省平均枯鞘率达12.9%,最高达95%;荆州早稻田幼虫平均每亩达18000头,最高23000头,平均枯鞘率26%,最高95%;黄冈未防治对照田块平均枯鞘率20%,最高50%,防治田块平均枯鞘率2%~4%。湖南省平均每亩有虫一般为300~4900头,加权平均1992头(上年同期为2781头);怀化、岳阳、张家界市每亩平均幼虫量分别为4937头、2897头、1370头;武冈、辰溪等县较高,分别达31406头、21800头。田间枯鞘株率一般为2%~8.2%,全省加权平均5.6%,邵阳市达14.9%;枯鞘丛率为5%~26%,加权平均为22.1%,邵阳市达33%。重庆市平均枯鞘率3.5%,较上年同期高0.62个百分点,彭水最高29%;平均枯心率0.6%,较上年同期高0.11个百分点,石柱最高4.3%。安徽省单季稻枯鞘丛率一般为2.7%~9.6%,平均为4.9%,高的达45%;早稻枯鞘丛率安庆23.4%,高的达94.7%。其他各省发生相对比较平稳。三化螟在华南和西南稻区总体发生面积较小,程度较轻。
灰飞虱 江苏省近期秧田传毒介体灰飞虱虫量增长较快,日均增长1~3倍,高的超过20倍。截至6月7日,沿江、苏南、丘陵、里下河及淮北等早播田块系统田亩虫量高达100万~600万头;淮北及里下河部分稻套麦区秧田系统田亩虫量700万~2000万头,列近年来最高。大面积普查,秧田亩虫量大多20万~60万头,高于上年及2009年同期,丘陵、沿江、里下河及淮北部分秧田超过100万头,泗洪旱育秧田780万头,东海高达1575万头,均列近年来最高。部分早栽大田百丛虫量500头左右。全省秧田面积150万亩,秧田灰飞虱发生面积103万亩。尽管秧田尚未查见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病株,但传毒介体如此之高,显著增加了病害流行的风险。
稻瘟病 在华南、江南和西南稻区局部发病较重,全国累计发生面积415万亩次。海南省目前进入腊熟期的水稻穗颈瘟很重,病茎率一般为20%,严重田块高达92%。广东、广西局部老病区感病品种叶瘟发生较重,一般病叶率2%~6%,高的20%~30%,个别感病品种田块病叶率达77.3%~100%。其他地区田间尚处于发病阶段,病情还比较轻。
稻纹枯病 在南方稻区流行速度加快,全国累计发生面积2035万亩,病株率一般为5%~1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已在海南、广西、湖南和云南等省局部稻区田间已陆续发病,累计发生面积60万亩次。
二、下阶段趋势分析
预计6月中旬以后,随着雨季的来临,华南、西南、江南西部稻区“两迁”害虫迁入虫量将进一步增加,田间虫量上升速度加快,发生程度加重,全国稻区由南向北将陆续进入发生高峰和防治关键时期,发生范围继续向北扩展。水稻螟虫在华南稻区发生趋于稳定,在长江中游、江南和西南中北部等稻区发生危害仍将继续加重,总体达偏重发生。纹枯病和稻瘟病在华南、江南和西南等稻区将进一步扩展蔓延,局部老病区感病品种稻瘟病存在偏重流行的潜在威胁。随着传毒介体白背飞虱的大量迁入,极有可能诱发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大部稻区尤其是中稻上的发生流行,见病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发病程度总体较轻。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等在江苏等江淮局部稻区有偏重以上程度发生的可能。主要预测依据如下:
1、“两迁”害虫境外虫源迁入量将逐步增大。据我中心组织考察和与越南有关植保机构联系,今年越南中北部水稻生育期普遍推迟15—20天,大约在6月底至7月初才能成熟收获。据此推算,6月中旬以后,随着境外虫源地水稻的逐渐黄熟,大批迁飞性害虫将陆续起飞,借助气流北上,集中迁入我国南方稻区危害。总体而言,今年无论是越南等境外虫源地,还是华南南部早稻区,“两迁”害虫及由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相对较轻,病虫基数较低,近期早稻病虫突发暴发的压力较小,但不排除随着病虫发生基数的积累,境内外虫源叠加,“两迁”害虫加重发生的可能。
2、田间生长环境朝着利于病虫发生的方向发展。随着大部稻区陆续进入穗期,田间植株群体加大,郁蔽度提高,有利于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同时,我国华南、江南大部稻区水稻主栽品种以粗秆、大穗型的杂交稻为主,穗期生长阶段长,大多数主栽品种抗性普遍不高,对病虫流行危害有利。另外,今年由于江南、长江中下游部分稻区前期干旱,部分稻区栽插期偏晚,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加大,生育期不一,桥梁田多,有利于“两迁”害虫迁移、传毒、危害和螟虫辗转危害。
3、近期以来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6月初以来,华南和长江流域强对流天气和降水明显增多,湖北、安徽等省稻区已由前期的抗旱迅速转入防汛,即将进入梅雨期,高温多雨的天气条件对“两迁”害虫的迁入为害,以及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流行十分有利。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6月份,江淮东部、江汉西北部、华南东部和中部、西南地区中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江淮地区以南至华南大部地区降水量都在100mm以上,华南、江南和长江流域局部地区高达300~400mm;除福建南部、江西南部、广东中东部、广西西部、贵州南部、云南东南部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总体上,水稻主产区以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为主,对病虫害的发生比较有利。
(病虫害测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