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钾肥
一个远在加拿大的钾盐矿区,正因为一项中国企业间的合作,引起广泛关注。这项合作,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在国际钾肥市场上的话语权,更与13亿多中国人的餐桌紧密相关。因为钾肥(氯化钾)作为一种重要肥料,对中国的粮食产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6月10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股份)与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川矿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加拿大钾盐矿区——KP-488,建设300万吨/年的钾盐基地。
这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农资领域的合作,预计投入32亿美元。青海省副省长骆玉林评价说,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结合起来,生产规模扩大了,在钾肥领域的话语权重了,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很有意义。
“国内资源有限,不能竭泽而渔。如果能去国外开采一部分资源,当然是件好事。”青海省政府顾问、地科院盐湖中心主任、国际盐湖学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说,青海年产钾肥300多万吨,后备资源储备不足,引进资源是大势所趋。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企业正在快速融入全球化分工和竞争格局当中,对外投资初期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贸易、简单加工和餐饮等行业,近年来,已拓展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资源开发、航运物流和农业合作等众多领域。这次,又是一个尝试。
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国际业务总经理闫长明透露:“如果与盐湖股份合作成功,未来盐湖股份钾肥年产量将有望达600万吨,从而跻身‘四国俱乐部’(加拿大钾肥公司等全世界最大的四家钾肥公司),扭转我国在钾肥上没有定价权的被动地位。”
KP-488是加拿大的一个钾盐矿区。2010年7月,中川矿业获得了它的钾矿采矿权。这也是目前我国在海外唯一可控的大型优质钾矿床。
“走出去”事关国家粮食安全
说到钾肥,可能不少人会感到陌生。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化肥,随着世界粮食需求的增长,各国都开始像重视原油一样重视钾肥,将其视为战略性大宗产品。
中国是一个缺钾的国家。国际上氮磷钾肥料的合理搭配比例是1∶0.4∶0.4,而到了中国,这个比例降为1∶0.4∶0.16 。其直接结果是,耕地缺钾状况日趋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并危及粮食安全以及农民利益。
据悉,中国钾盐(钾盐矿主要用于制造钾肥)的储量只占全世界的1.8%,钾肥的进口量占到了用量的一半。以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 Corp.)为首的4家企业垄断了全世界90%的钾盐,钾盐的价格也几乎完全由这几家公司说了算。从2007年到2008年,钾肥的价格从每吨200美元一路涨到800美元,现在为450美元左右。高昂的钾肥价格,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一些钾肥国际垄断巨头的开工量只有70%,甚至60%,目的就是为了限产提价。”国务院参事、中国地质大学原副校长蔡克勤指出,“过去我们一直靠中化(中国化学矿产品进出口公司)、中农(中国农业生产资料进出口公司)等钾肥供应商与国外谈判,来平抑钾肥价格。但仅靠商业手段还远远不够。一定要多条腿走路。”
现在国家确定的钾肥战略是,三分之一国内生产,三分之一进口,三分之一靠“走出去”。蔡克勤说,“这是多途径确保钾肥安全。目前,我国青海、罗布泊两大钾盐生产基地高产能难以长期维持。我们一方面在寻找其他钾盐资源,建立生产基地,一方面在通过并购、注资等方式分享钾肥资源。”
2010年3月,张维庆等13名政协委员在提交给全国政协的一份提案中写道,“近年来,国际钾肥价格疯涨,导致我国钾肥供应紧张,已威胁到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建设我国自己控制的大型海外钾盐基地,既是紧迫的现实问题,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走出去”已经成为必然,然而进展并不顺利。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研究所研究员、钾盐矿产专家吴必豪说:“我们讲‘走出去’整合资源,在国外合作找矿。讲了二三十年,但成效不大。说归说,很少有人认真去做。”
有关专家认为,海外并购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并购实现价值增值,所以并购后的整合至关重要。但由于法律政策、文化差异以及利益原因,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在蹒跚学步。
“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本身没什么资源,但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布局,通过注资等多种形式,掌握了很多资源。”蔡克勤认为,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企业最终较量的,还是成本。像钾盐一类的资源,国外的资源垄断程度很高,如果我们不能改进技术降低成本的话,一旦这些垄断巨头联手操纵价格,就会给我们带来损失。
细节体现中川模式
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中川在加拿大矿区的突围,显得格外有意义。
经过艰苦的勘探与谈判,耗时3年,2010年7月,中川矿业在全世界钾盐资源最丰富的加拿大的埃尔克波因特盆地中心,拿到一块96平方公里的产矿区——KP-488。这一矿区东部、西部、北部,是必和必拓公司的钾矿区块,南部是俄罗斯阿康肥料公司的钾盐区块。
“就如同打进去一个楔子”,蔡克勤对此评价说,可以借力发展。但不利的一面是,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开采深度较大,要预估开发等成本。但从技术上看,应该难度不大。吴必豪说,“中川走出去,不管成功与否,赚多少钱,意义都很重大。这相当于我们在前边有了立足点,以后再买矿、再发展就好办多了。”
从2007年2月赴加拿大开展钾盐勘探,到获得KP-488钾矿采矿权,3年多里,闫长明最深的体会是,“能不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所贡献,能不能真正实现双赢,是走出去的关键”。他说,“重要的是尊重当地的法律、文化。如果说有中川模式的话,最主要的就是这一点。中川不只是在海外获得了一块采矿权,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民营企业海外找矿、开发之路。”
他说,这个项目属于净投资,总计应投入30多亿美元。这将给当地的就业、税收等方面带来许多好处,也是加拿大方面愿意接受中川的主要原因。与之相比,必和必拓以总价3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 Corp.)的计划,最终被当地政府否决。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将因此减少税收30多亿美元。
“这种尊重,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当地人上午9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中间还要喝茶,这样一个月还要拿四五千加币。如果我们用自己的工人,肯定花钱少,干得又快,但我们能这么干吗?”闫长明说,矿还没开,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就找上门来,告诉我们这里有多少只野鸭,让我们拿出详尽的计划,保证这些野鸭的生活环境与质量。我们知道了,就一件件认真去办。
闫长明认为,任何合作的最佳结果都是双赢。你去当地投资,不能只想着自己赚钱,还应该促进当地的就业和环境保护,对税收以及经济发展有所贡献。“否则,就算签了协议,也走不了多远。”
合作最重要的是共赢
2010年2月,加拿大北环勘控咨询公司(North Rim)出具的北美太业通用的43-101报告评定,KP-488区块氯化钾量9.03亿吨。但地下矿产资源要想变成真正的钾盐,还要靠后续的开发建设。
张维庆等政协委员在提案上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企业加大对KP-488项目的支持力度,最好是参股或直接控股,以期把这一矿区建成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大型海外钾肥基地。
2010年7月,中川矿业在加拿大年产300万吨钾肥的项目获得了中央财政地勘基金8000万元专项补贴。
与此同时,中川矿业也在国内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KP-488项目。由此,国内钾肥龙头企业盐湖股份进入了他们的视野。经过细致的磋商谈判,有了目前的合作。
对此,中川矿业董事长孙昔铭表示,“我们与盐湖股份的合作,离不开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双方的合作,省领导曾专门作过批示。今年5月初,骆玉林副省长还带队来中川考察,并就中川与盐湖股份的合作作出了具体指示。”他说,与盐湖股份合作,不只考虑其在技术经验方面的优势,还有理念上的认同。盐湖股份正在综合利用盐湖资源,搞循环经济,其理念与中川矿业不谋而合。
“盐湖股份掌握的资源储量大概在5.39亿吨。如果达到年产300万吨的规模,也就饱和了。这显然难以满足中国农业的要求。”盐湖股份副总裁吴文好说,加拿大和俄罗斯钾资源非常丰富,我们作为国有控股的一家上市公司,有责任、有义务选择时机“走出去”,发展壮大企业,提高钾肥产能,满足中国农业生产的需要。
吴文好表示,盐湖股份是中国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企业,其钾肥产量在世界排名第六,在技术、人力、资金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而中川矿业拥有矿产资源,并且具有民营企业决策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两家企业都没有小富即安的思想,都愿意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在钾资源领域的合作,找到了两家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的一个最好的切入点。
骆玉林副省长说,合作模式是多元化的,但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根本原则是要强强互补,推动企业发展。现在两家企业合作没什么问题,双方意见都一致。但这么大的项目,光靠企业还难以成功。钾肥是化肥、农资,牵扯到国家战略,关系到粮食安全、农民利益,希望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