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备种时,盱眙县日前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伪劣农资仍时有出现。相关负责人说,究其原因,则是农资市场的“三乱”现象尚未得到根治。
网点乱。一入春农民就忙着买种子、化肥,农资需求量激增,不少人乘机大铺摊子。生产企业为追求高销售把自产农资批销到各地经销网点;作为“厂家直销”点的县市经销商为追求高回报往往又发展下家,越挂越多、越挂越乱,“直销”店、“特营”店泛滥,鱼龙混杂。
价格乱。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种子,同一条街上,东家10元一斤、西家15元一斤,价格不一样。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种子,到不同的销售点,名字也不一样,一种多名、一药多名。市场让人眼花缭乱,农民本来要买甲,可能误买到乙,产量高、质量好、价格低的农资难以得到大规模推广和种植。
转租乱。很多已转制或效益不好的县乡农资站和供销社,为创收往往把农资经营权转租给个人经营。一家化肥企业在县内的“直销点”达100多个,这样的“直销点”虽说挂着集体的招牌,其实都是个人经营,不但农资价格层层加码,质量也难以保证。
这些乱象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趁虚而入,亟待规范和整治。
有关人士认为,除了要强化执法检查,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好源头,对农资经营主体进行去假存真的鉴定,集中取缔那些靠买、靠挂靠而来的伪“直销”“特营”店。其次,梳理农资流通渠道。对眼下一些难以为继的供销社、农资站,要逐步收回其农资经营权;而对于生产企业,应鼓励其与新兴的连锁“农家店”和大型“农家超市”联姻直销,与大农户直供直销,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降低农民的购买成本和购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