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曾告诫人们,不要在倒脏水的时候,把孩子也一起倒掉。现实生活中,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非此即彼、非对即错、非好即坏的惯性思维左右着判断是非曲直的理智和标准,把“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也正在影响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分析目前化肥产业尤其是氮肥的现状就有将先进产能和落后产能一起“被倒掉”的可能。
近年来,中国氮肥工业快速发展,为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中国氮肥工业存在的问题也已明显阻碍了氮肥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中国氮肥行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那种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增加产能、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增长、过度依赖外延扩张、忽视科技创新的传统发展方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保持中国氮肥行业健康平稳发展。有关对化肥产业调整的呼声,一直伴随着化肥产业的发展,并已写进国务院石化行业三年发展规划。但是效果却不佳,最终结果却是产能越调越大。究其更深层次,人们长期形成的传统、粗放的发展观念、经济体制以及政绩考核机制不科学等综合因素,是造成无法解决氮肥产能过剩“顽疾”的基本原因。
去年不断深化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确触及了化肥产业的“命门”。作为化肥生产基础性原料的天然气、电力、煤炭的价格与化肥生产密切相关,其价格的多次大幅调高,提升了化肥生产成本;常年的“煤荒”、“电荒”、“气荒”,也对化肥原料供应构成了直接的威胁。而由于支农的理念,人们希望肥价应维持在农民容易承受的范围内,这一善良的愿望影响了对肥价合理上调的科学评判,国家出台的调控政策也起了抑制肥价合理上调的作用。随着化肥市场化进程加快,国家对化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正在逐步取消。由于长期效益低下,影响了企业生产积极性,近两年氮肥产能损失速度明显加快。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尿素产量出现了负增长,到今年2月份停产的产能已高达1100多万吨。目前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虽然加快了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但不可避免地也损害了一大批不应该淘汰的产能。中石化系统一批技术先进,规模大、能耗低的大型气头氮肥生产装置的关停就足以说明问题。业内人士不无担心,如果氮肥产能继续损失,必将影响氮肥的供应量。从目前的情况分析,氮肥行业结构调整已出现了新旧矛盾互相交织等一系列的新问题,具体表现为落后产能得不到有效淘汰,先进产能得不到合理扶植。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资源价格进行全面市场化改革的经济和社会条件还未成熟,不宜全面铺开、急速推进一旦资源性产品——化肥价格提高,在农产品价格和种粮补贴没有完全跟进的情况下,将会直接影响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再有,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不仅要进行资源消费终端的市场化改革,还要进行破除前端垄断的改革。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成本,不能完全由消费者和下游企业来承担。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氮肥行业扶优扶强的力度,支持骨干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协调解决骨干企业的原料供应。对于煤炭集团外的大型煤头企业协助落实煤炭供应合同,并将煤炭运输纳入国家运输框架计划内;对大中型气头企业,保证天然气的供应,企业的开工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充分发挥先进装置的生产水平。
(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