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
预计小麦纹枯病淮北大部分麦区偏轻至中等(2~3级,病情指数5~25)发生;沿淮及其以南麦区,淮北中北部部分麦区将中等(3级,病情指数15~25)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1800万亩。
二、主要依据
1、当前绝大部分地区发病程度轻于近年同期。据全省30个小麦病虫监测点2月底至3月初调查,纹枯病绝大多数地区病情程度轻,平均病株率一般低于5%,与近3年同期比较明显偏低。其中谯城、南谯、利辛、寿县、定远、灵璧、阜南、明光等地减少66.0%~83.7%,裕安、霍邱、淮上区、天长等地减少20.0%~45.6%。沿淮及淮河以南麦区,淮北中北部部分麦区如凤台、肥东、萧县、砀山、蒙城等地平均病株率为5.0%~13.8%,病情数量略偏高,但与近三年同期相比亦偏低9.0%~31.1%。目前全省小麦纹枯病菌未侵茎,病情严重度均为1级。
2、小麦品种、苗情和栽培措施等因素将有利于病害侵染蔓延。我省主栽小麦品种烟农19、皖麦52、泛麦5号、连麦2号、皖麦50、矮抗58、豫麦70-36、西农979、烟农5158等多不抗小麦纹枯病;受持续干旱和低温的影响,我省小麦长势差于常年,对纹枯病抗逆性差;主产麦区促苗情转化普施了“返青肥”,将有利于小麦个体后期纹枯病发生蔓延;淮北中北部黄泛平原地区潮土类型适宜小麦纹枯病发生。
3、气候条件对小麦纹枯病发生较为有利。我省小麦主产区在前期普遍浇灌的基础上,2月25~28日又普降中雨、局部地区大雨,近期田间土壤湿度普遍高。据省气象部门预报,沿淮、淮北地区3~4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平均气温接近常年略高。小麦田间湿度和气候条件较有利小麦纹枯病发生发展。
三、防治技术意见
1、防治技术策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控制为重点。
2、农业防治:结合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及时防除杂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3、化学防治:
(1)防治适期:大部分地区药剂主治时间在3月中、下旬。
(2)防治指标:田间病株率达20%以上的田块。
(3)防治技术要点:亩用井冈·蜡芽菌悬浮剂(4%+16亿个/克)20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井冈霉素可溶粉剂50克,或25%丙环唑乳油40毫升。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喷雾后10天左右再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