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岁终,农药行业即将艰难迈过第三个小年。产能过剩、气候异常、国家取消出口退税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都直接导致多数企业业绩严重下滑。可是,行业的低迷反而加速了产业并购整合之势,大企业强者恒强,今年有三家企业已成功上市。
优胜劣汰、强者生存本就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总结农药行业从生产、销售、使用到管理各个环节,有五大关键词可以将2010年发生在农药行业的大事件串联起来。它们分别是:小年、高毒、专营、整合、连锁、统防统治。
1连续小年:受众多因素影响
2010年上半年,18家农药上市公司中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目前已有红太阳、华星化工、沙隆达A、诺普信、利尔化学5家企业发布预计年度业绩下滑公告。
农药市场整体低迷,总结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半年冰冻、西南五省持续干旱、南方十省大面积洪灾等极端恶劣天气频发,不利于企业正常销售;二是基础化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且国家取消出口退税,让行业雪上加霜。三是受金融危机滞后影响,渠道库存消化缓慢。
另外,草甘膦产能的严重过剩、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出口无序竞争的加剧,使得以其为主导产品的企业日子异常难过。虽然从10月初开始,草甘膦价格涨至23000元/吨左右,涨幅达15%以上,但因甘氨酸、黄磷、氯气等生产原材料涨幅更大,企业生产成本反而增加。
点评:在经历这连续两年小年后,生产商、经销商和零售商积累了大量库存,市场需求下降;但企业生产量却不减,据《2010中国农药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全年产量226.2万吨,创历史新高;而今年1-8月累计产量178万吨,同比增长达到19.7%。产能严重过剩、竞争加剧、市场价格下滑是行业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对于明年市场走势,基于农产品普遍涨价的预期以及极端气候在明年同时发生的概率较小,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市场需求良好。但仍不可忽视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发生趋势难以预测、农药库存多等等不利因素。
2高毒农药: 禁与不禁都要管
年初,海南发生毒豇豆事件,其后广西南宁、云南昆明、湖北宜昌和山东青岛陆续曝出其他蔬菜农残超标或含禁用高毒农药。一时间,高毒农药成为千夫所指。
作为公众一日三餐必需品的蔬菜,在生产中却无法确保其食用安全,问题出在哪里?产业链不同环节人士该做何反思?为此,3月25日,南方农村报在广州召开“蔬菜安全与农药产业规范”研讨会。
“农药生产厂家、流通企业往往是‘毒菜’事件的‘策划者’!”会上,农药经销商自曝“家丑”——农民以为高毒必然高效,无良商家偷卖禁限农药,山寨厂随意加减隐性成分。可见,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和监管都存在诸多问题。
点评:今年,为保证农产品生产安全,加强农药监管,农业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多次联合发文,严厉打击违法制售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杜绝“以罚代刑”,并在适当的时候将全面禁用现有22种高毒农药。11月,农业部召开全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试点现场会,力争用2-3年,在全国蔬菜优势区域重点县率先建立规范化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网络。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滥用高毒农药、假劣农药盛行的问题,必须把生产、经营、使用看作一个整体系统,需要推动农业产业化生产,推广使用环保、高效、低毒农药等方面多处发力。这也就要求农药企业顺应市场需求与政策走向,早着手调整产品结构。
3农药专营:担心政策有变数
2010年,广东阳山、茂名、韶关、肇庆、阳江等多地经销商向南方农村报反映,工商部门或以之前发放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违背《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不给年审,需重新挂靠供销社或者农业“三站”;或责令不允许经营农药产品;或要求交纳罚款。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基层供销社系统因其体制、经营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而纷纷转制、解散,原有经营场所大多承包给私人经营,农资经营个体户随之蓬勃兴起。尽管按照2004年出台的《行政许可法》,特许经营资质是不合法,理应自动取消。但实际上个体户经营农药的合法地位至今没有明确规定。在今年一次一次农药研讨会上,专家、农业部官员多次透露,《农药管理条例》修改将取消农药经营主体的限制,农药经营有望全面放开。可早在2008年就开始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至今未出炉。
点评:海南早在13前就已放开农药经营,目前有农药经营批发权的企业200多家,农药店共2342家。但随着毒豇豆事件发生,农药经营门槛过低、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门店过多等问题集中爆发,凸显农药经营改革先行者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海南从11月1日开始实施《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修订案)》,明确提出实行农药批发专营特许制度及农药零售经营许可制度。
在农药经营政策恰处于改革的十字路口,海南政策的转向不得不让业内担心其或许将影响国家政策的走向。不论是遵守《行政许可法》,还是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放开经营已是大势所趋,而且有关部门早在2009年9月已明确个体户可以经营化肥。
4连锁经营: 渠道变革加速
农药企业纷纷进行渠道创新,已不是新鲜话题。其中业内普遍看好的农药连锁经营话题在2010年备受关注,有关扶持农资连锁经营相关政策,2009-2010年连续两年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农资连锁企业数量已增加至4000多家,挂牌的连锁门店超过3万家。农药连锁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但不同企业,连锁经营的模式不尽相同,比如:台湾兴农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尝试直营,连锁店销售产品几乎全由自家企业生产;“八千斤”农资超市在广州增城市朱村镇试水农资大卖场;千村植保创下连锁品牌,以加盟形式在全国快速扩张;喜洋洋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以建立特许加盟连锁店实行直营管理为核心战略;台州农资专注单一作物的农资连锁……
点评:2000年前后农资连锁经营经过一轮高潮,有的早已成为先驱,目前正在经历第二次高潮。农资销售终将走向连锁经营,这在业内没有争议,争论在于何种模式将雄。
虽然至今还没有一家全国性的、称得上成熟模式的农资连锁企业,但确实出现一批有特色、较成功的区域性农资连锁企业,连锁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可控是关键,服务是核心,人才是根本,资金是保证。目前,国家有关农资连锁经营的具体政策还未出台,但上海等地已开始以资金扶持方式鼓励连锁经营。农资连锁的前景有一句俗语可概括,“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5行业整合:企业频出大动作
2010年9月19日,《农药产业政策》经过近一年的意见征求阶段后终于正式出台,政策提出: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五年内农药企业减少三成。这无疑从政策上给力于近两年农药企业的并购热潮。
诺普信、利尔化学等上市公司步伐迈得比较大,以寻找具有互补性优势的企业,丰富产品并扩大业务,提升业绩;一些未上市的大公司也今年表现出强大实力,比如惠州中迅化工一年兼并6家企业。除此之外,农药企业上市可谓是跑步前进。今年4、5、12月,长青股份、辉丰股份、蓝丰生化分别获准上市,广西田园正在启动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而有上市打算的企业更是数不胜数。
点评:农药行业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行业步入微利期。行业整合、企业并购加速,基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政策支持引导,包括节能减排要求,提高农药产品登记门槛等;二是产能过剩、行业低迷、行业竞争加剧,不少企业有主动寻求并购的意愿。
需要注意的是,整合不是简单的合并,是产品、技术、市场、人力资源、资金等经济要素的优化。否则,企业间的重组就犹如“麻袋装土豆”,从外表看很大,一旦打开袋口,还是各做各的,只是做大而没有做强。
优胜劣汰,有壮大的也有倒下的企业,这本来就是一种生态。企业需切忌不要盲目扩张,近两年以草甘膦为主营产品的企业就是前车之鉴。草甘膦暴利不再,盲目扩产导致企业难收残局,这在江山股份上的表现为最,2010年公司前三季度净亏损5805万元。12月4日,又发布公告出售子公司江天化学19.65%股权的公告,目的在于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回流现金。
6统防统治:政府会强势推进
2010年,农业部开始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在全国重点建设100个示范县,抓好1000个示范区,扶持1万个示范组织,这将是植保系统今后一项重要工作。
9月,在“第三届中国农药高层论坛”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处长邵振润表示目前,中央财政已下拨1.55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工作。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必将引起农业病虫防治工作的一项革命,也必将改变农药市场营销模式与格局。
点评: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留在农村大多是老弱劳动力,而由于病虫防治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农药品种众多,使得滥用、乱用、误用农药的现象较为普遍。专业化统防统治被看作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农民协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村能人、农药经销商和农药生产企业等都可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虽然,在试点推广过程中,统防统治已遇到很多困难,如农田基础设施差,田块分割、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机耕道少;部分农户不参与影响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评定困难等。但是,政策强势推进所带来的机遇,是企业、经销商需要抓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