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农资商品销售已经成为“三农”市场的热点、商界瞩目的“富矿”,但随之出现的是一些地方农资市场渐渐地变得混沌、混乱起来。假农药、假化肥、假技术、假信息无时无刻不在渗透于城乡大大小小的农资市场、迂回出击在各式各样的销售柜台之间,稍不留意,农资经销者、消费者就会陷入“辨不明真假、弄不清方向”的漩涡里,在农资市场饱尝“酸甜苦辣咸”五色杂味儿。
在每年农资旺销的各个时令里,如何维护农业消费者群体的根本利益,让农友们少上当少吃亏是相关管理部门关注的问题。所以,建设好农民信得过的放心农资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建设农民朋友信得过,靠得住的乡村放心农资市场?通过这些年来人们的农资销售消费实践,还是应该把关注度投放在“把住源头”上。
毋庸置疑,农资市场实行正本清源,就是把握住主渠道,就是把握住健康运转的农资销售与消费的“源头”,而这样的“源头”又贯穿于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属于国家监控管理的生产资料,从产品形成到市场准入期间,要紧的就是将其把控在国家严格监控的物流管理状态之下。
唯有“正本”才能“清源”。在农资市场销售活动中,保障各个环节、道道工序能够照章行事,让农资经营“唱正本”、“走正道”,从而确保农资经销时“进正货”,买卖做“正经生意”。如此经销流程之下,才能够确保送达农户手里的农资商品不会产生“假冒伪劣”等问题。
实现农资市场正本清源的管理目标,必须在农资“入市”与“行踪”两个方面强化工作力度,让那些林林总总的农资“来路正当”、“去路明白”。
首先,把住农资流通“入市”关,令进口源头“清清爽爽”。按照我国现有农资生产销售的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把住农资商品的市场准入关,对生产经营者要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工作要“货真价实”,坚决不藏半点儿“水分”,不让那些农资经营中打“擦边球”的猫腻有藏身处,铁律行事,铁腕治理农资市场,杜绝那些不合格者、假冒伪劣者鱼目混珠的现象。与经销农资的企业订立“军令状”,一旦出现“无标”、“无证”、“无号”的假冒伪劣“农资”,对市场经销者处以重罚,直至取消其经营活动资格。
其次,把住农资流通“行踪”关,使出口之源“明明白白”。经营者采购农药化肥等农资商品,要品质好,要“来路正”,要有“来路”证明,设立进货台账。有确凿可信的产品质保书、信誉卡、出厂批号等;农资商品在入市销售过程中,还要设立商品“去路”记录,包括门市农资商品出货的渠道、流向、数量等。与此同时,经销者对出售的农资商品的各种卡、证、票、标、牌均应分门别类,实行按照批量、货号“见一留一”,一旦出现需要向上追溯源头的情况,可方便查证。
只有这样,才能让经销者安心营销,农友们放心购买,到时,农资市场才能成为农民朋友的“放心超市”、“贴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