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缓控释肥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农资网 2010年5月27日 11:35 【

国内技术发展现状

  1974年,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钙镁磷肥为包膜材料制出长效包膜碳铵,农田试验效果增产显著,但未形成规模生产。

  

  20世纪80年代,缓控释肥料研究发展较快,国内开始尝试开展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包膜肥料的研制工作,国内已有多家研究单位具备试制包膜肥料的实验设备。

  

  1993年,山东农业大学经多年的研究和开发,已完成了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硫包膜、硫加树脂包膜等包膜缓控释肥的小试和中试,在养分释放控制、肥效等方面与日本相当,并优于美国的公司。

  

  随着缓控释肥技术研究的深入,其产业化进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山东金正大集团等一批缓控释肥制造企业,这些缓控释肥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作及和谐共进使我国缓控释肥的研发、推广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国外技术发展现状

  1948年,美国的K.G.C1art等人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缓释脲醛肥料后,缓控释肥料的研发经历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过程。

  

  20世纪80年代之前,研究方向主要为尿素-甲醛缩合物、聚烯类等作为包膜材料,肥料中掺杂其他难溶物、添加剂、抑制剂等生产缓释肥料。

  

  20世纪80年代,缓控释氮肥开始走多元化道路,主要是对硫磺、聚乙烯、磷酸镁铵等作为包裹肥料膜材料方面的研究,以及关于包裹缓释肥料理论模型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有机高分子缩合物作为膜材料以及缓控释肥料的缓释机理研究等方面。

  

  目前,缓控释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膜材料的研发、新型化学合成缓释肥料合成工艺方法的研究及新型缓控释肥料长期应用对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等。

  我国缓控释肥研发比国外起步晚,但具有后发优势。目前,国内缓控释肥的试验室研发技术多,但缺乏中试研究,产业化水平较低,许多成果和技术难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产业化进程缓慢。随着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将加快提升我国缓控释肥技术和产品的总体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与国外的同类研究进行竞争。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