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早稻品种布局、禾苗长势、前期病虫发生和防治情况,结合历史资料、天气情况等综合分析,预计早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偏重发生,“两迁”害虫重发生。主要发生的病虫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等“三虫二病”。其特点是:“两迁”害虫重发生,流行性病害在局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分布不平衡。此外,台湾稻螟、大螟、二化螟、稻蝽蟓等在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发生。
一、发生趋势
稻飞虱: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500万亩次。
稻纵卷叶螟: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500万亩次。
三化螟: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450万亩次。
穗颈瘟:中等发生,历史病区、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0万亩次。
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500万亩次。
二、主要依据
(一)田间病虫基数较大。
1、稻飞虱: 4月份以来,稻飞虱大量迁入我省,其特点是覆盖面广、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迁入峰期长。4月12 日和5月5-15日稻飞虱迁入降落几乎覆盖全省稻区。雷州、清新分别出现了8次、10次的迁入峰。至5月17日,雷州、开平、曲江、清新和梅县5个监测点单灯累计诱虫80536头,是去年同期23210头的3.4倍。5月6日,雷州出现特大迁入峰,单灯单日诱虫41568头。
目前,稻飞虱田间虫口密度明显增加。观察圃百丛虫量1500-3600头;大田百丛虫量一般780-3100头,高的7500头;其中曲江5月10-11日大田普查,百丛虫量平均508头,其中长翅型成虫193头,田间长翅型成虫量为历史同期所罕见。
2、稻纵卷叶螟:目前,亩蛾量一般100-500头,个别田块达2000-4500头,亩卵量一般5100-23000粒,高的61000粒,粤西南、中部稻区以2-4龄幼虫为主,亩幼虫量一般1000-1500头,高的12000头。
3、三化螟:第一代三化螟轻发生,田间残虫量较低。阳江5月10日调查,田间亩残虫量26头;阳春5月11日调查,第一代全蛾量127头;惠州5月10日调查,田间亩残虫量146头;汕尾5月11日调查,田间亩残虫量405头。
4、稻瘟病:4月以来,全省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雨,部分历史病区感病品种叶瘟零星发生,感病品种有银晶软占、黄华占、五星丝苗等。梅县5月10日调查,发病中心病叶率一般38.25-62%,最高达84.76%,病指一般12.83-16.97,最高61.19,并出现大量急性型病斑;紫金5月16日调查,发病中心平均病叶率28.3%,高的85%,发病中心平均病指16.5,高的55.67;丰顺5月17日调查,发病中心平均病叶率22.7%,高的46%,发病中心病指一般4-6,高的9.29。
5、纹枯病:水平扩展较快,全省病株率一般10-15%,高的50-60%。揭阳5月14日调查,纹枯病病株率一般5-15.6%、病指2.9-12。清新站近期调查,病株率一般25-55%。
(二)气候条件。
据广东气象台预报,5月下旬我省雨量普遍偏多1-3成, 6月全省雨量珠三角和西南部略少,其余大部偏多。5-6月为我省的多雨季节,高温多雨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穗颈瘟、纹枯病等多种病虫发 生。
(三)寄主条件。
1、生育期: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田间密蔽,营养条件和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2、品种布局:部分地区多年种植同一品种,品种抗性水平下降,感病品种(组合)面积较大,马坝银占、培杂泰丰、天优998等品种(组合)在抽穗期遇多雨高湿天气,有利于穗颈瘟的发生。
3、栽培条件:早稻前期日照偏少,禾苗长势不一,生育期略偏迟,偏施、迟施氮肥现象仍较突出,有利于病虫的发生。
各级要加强水稻中后期病虫监测,准确掌握田间动态,及时预报,为分类指导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 广东省测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