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药制剂和助剂因政策、环保等影响,而备受全行业关注。而近期海南“毒豇豆”事件中的农药话题,给行业蒙上了阴影。在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即将召开“第二届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加工技术及生产设备研讨会”之际,《农资导报》于3月3日专访了会议水乳剂主题报告发言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研究所所长孔建。他表示,根据农药行业的整体规划,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制剂的配方技术及制备方法、研究和推广环境友好农药剂型的专用助剂,有益于行业升级发展。而企业实际应用和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农药,可以加速农药制剂和助剂升级换代的步伐。同时,也有利于制剂企业在未来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农资导报》:目前中国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孔建:在当前市场销售的农药成品中,制剂和助剂在其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无论是从国家出台的政策、还是行业发展的形势来看,水基化农药产品无疑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在农药水基化产品的研发中,微乳剂、悬浮剂、水乳剂和微胶囊剂的发展正在不断深化,并受到市场认可。比如,目前水基化产品中应用最多的微乳剂,随着2000年后的大规模产业化,技术不断成熟,危险的极性溶剂在配方中被淘汰,乳化剂用量也大幅降低,因其粒径小于100纳米、热稳定性较好、药效明显等优点,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以前有机磷类农药制剂动辄是40%~50%的有效成分,现在提倡的高活性农药品种,大多数制剂有效成分含量不超过10%。例如,菊酯类农药制剂多为2.5%~4.5%,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制剂产品的有效成分多在5%以下。这些高效低毒农药品种非常易于实现水基化剂型的工业化生产,从而使农药的环境友好功能大大提升。
《农资导报》:乳油产品的行业现状与未来怎样?
孔建:因环保和食品安全等因素,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对乳油产品进行限制。主要原因是目前农药乳油产品的溶剂大都是苯、甲苯、二甲苯等轻芳香烃类化合物,而这类物质的使用会对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造成危害。目前,在发达国家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包括中国台湾,这类轻芳香烃类溶剂基于环保因素被禁用于农药产品。重芳香烃类溶剂因挥发性低、闪点高、更安全,而被允许使用。现在国内轻芳香烃类溶剂之所以使用较多,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加上三苯类溶剂相对便宜等因素造成。但是,重芳香烃类容积在土壤中降解慢,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目前行业在着手开发既安全环保又减少成本的“绿色乳油”,以替代传统石油源溶剂的乳油产品。
《农资导报》:诺普信公司在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孔建:目前,诺普信公司在开发“绿色乳油”方面采取了一套独特的思路。我们在“不与人争食”的理念下,应用植物油作为溶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经过研究,我们选择松树这样的植物作为“绿色溶剂”来源。松树在中国面积大、产量丰富、在林产化工上素有采脂的传统,松脂油的产量富裕,松脂及其衍生物成本较低,环境降解性好,通过一定的技术加工,可以替代二甲苯充当农药载体和溶剂,而且实际防治效果很好。松脂油作为溶剂制成农药产品后,其叶面成膜性和渗透性都比传统溶剂更好。2009年,我们在福建与德胜公司合资建立了诺德公司。这个公司现在的主要业务是专门研发和生产松脂衍生物溶剂。这样的业务发展起来不仅对农药制剂行业是个促进,对荒山植树造林和未来的低碳经济都有积极意义。
《农资导报》:松脂油溶剂应用在农药产品,实际推广情况怎样,企业下一步如何打算?
孔建:据资料统计,中国农药乳油年使用量约100万吨,而二甲苯的使用量超过20万吨。若松脂油能够替代传统乳油溶剂,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2006年开始用松脂油替代二甲苯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在 2008年初进入实际生产阶段。2009年,我们的松脂油溶剂第一次用在1.8%和5%阿维菌素的两个产品中,当年就获得了500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今年,我们已经着手将松脂油应用在除草剂等更多产品上。
应用松脂油,是企业对未来乳油溶剂替代升级的提前规划,同时也是企业对松脂油溶剂产业化前景的期待。未来,诺德公司不仅将是诺普信公司内部的松脂油供货商,同时也将肩负行业供货商和服务商的双重责任。我们设想,公司不仅能帮助那些需要产品升级的企业获得更安全、更环保的溶剂,同时也能提供全套技术服务给有需求的厂家。
《农资导报》:请您介绍一下诺普信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心?
孔建:从农药行业的发展来看,其需求总量将会是稳定的;而农药制剂企业未来更注重的是新剂型的开发、应用及建立整套服务供应体系。诺普信公司在这两方面的反应都很迅速。企业投入科技研发的同时,也承载了更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的工作。诺普信公司采购原药进行加工生产,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个反应迅速且逐步完善的营销、推广与服务三位一体的体系,去直面农资经销商和农民消费者。
在全国2800多个县中,近100 万个零售商是向农民宣讲用药技术和知识的直接平台,而诺普信公司活跃在全国各地的4000多名业务员也承担着向零售商和农民宣传安全科学用药知识的职责。农药市场太大了,只要想尽一切办法服务好三农,企业也就自然发展壮大了。
《农资导报》:您如何看待海南“毒豇豆”事件?
孔建:对于“毒豇豆”事件,我们更多的是需要理性的判断。对“毒豇豆”的关注,说明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升。对于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水胺硫磷再次出现在蔬菜上,打击是需要的。在这一事件中,需要追究高毒农药监管者和供给者的责任,而不应只简单地让关注药效的普通菜农蒙受更多损失。因此,加强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与保障使用者权益一样重要。
这也提醒企业,应走下基层,让经销商和农民了解高毒农药的危害。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并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的规定。
《农资导报》:您认为2010年农药行业的情况如何?
孔建:2009年,国内农药行业无疑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许多企业经过努力还是逆势增长。我个人认为,今年农药形势要好于2009年,因为中国经济复苏加快,农药行业有了向好的支撑面。而企业能否实现快速发展,则取决于每个企业的定位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