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央气象台再次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从东北地区直到贵州,各地温度普遍下降8~12℃。经几轮超低温天气的侵袭,是否导致今年病虫害减轻、农药用量减少虽然有不同看法,但大田中越冬的病虫源在超低温下死亡率上升、越冬基数降低的现象确实存在并影响今年的用药量。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昆虫研究室雷仲仁研究员介绍,极低温度对在本地越冬的害虫影响较为严重,比如蝗虫卵、棉铃虫蛹等都有可能因温度较低而发生死亡。他告诉记者,1月20日在北京市小汤山特菜大观园调查发现,设施蔬菜上的虫口基数与往年相比已明显降低,防治起来比较容易,这很有可能就是低温的作用。该所植物病害研究室周益林研究员认为,今年的低温天气对病原菌,特别是小麦锈病、白粉病的越冬基数肯定有很大影响。至于来年病害的发生程度,最终取决于春季的气候条件。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邵振润处长认为,理论上讲,这种超低温天气对越冬病虫源是有杀伤作用的,实际情况要看回暖之后的调查结果,现在还没有科学数据的支持。实际上如果虫子冻死1%,对来年的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现在对农药用量有何影响还不能下定论。
据了解,各种昆虫的越冬虫态都有不同的抗寒能力,棉红铃虫以幼虫越冬,凡极低温达-16℃时,同时有1个月平均温度在-5℃以下,幼虫会发生大量死亡;甜菜夜蛾以蛹越冬,在-12℃低温下,仅能耐寒数日;粘虫的各个虫态都难以抵抗0℃以下低温;稻纵卷叶螟以幼虫或蛹越冬,其蛹100%死亡低温为7℃、30天,幼虫为12℃、30天。小麦白粉病病源真菌在-6℃以下难以越冬;小麦条锈病1月平均气温低于-6~-7 ℃时病菌难以越冬,但麦田若有积雪覆盖可提高雪下温度,气温即使下降到-10℃病菌也能越冬。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月12日,北方大部地区极端最低气温一般都达到零下10℃以下,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历史极低值,这对抑制病虫源越冬极其有利。
业内专家认为,2009年,受全球恶劣天气、国际农作物种植面积下降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农药市场持续低迷。进入2010年,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利好刺激以及国际粮食补库存的需要,国际农作物种植面积将再次回升,农药需求面临复苏的期望。多位专家曾预测2010年国内农药市场将是恢复性增长,走出2009年的低迷状态,但随着北半球提前进入冬季、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病虫在这场寒冬中较难生存,同时农作物成活面积也会出现下降,这对农药的整体需求量是否降低虽不能过早定论,但几轮低温天气必定是为此埋下伏笔。 农药行业业绩改善的预期,遭遇到自然环境的强势挑战,超低温天气或成农药行业复苏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