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家高毒农药禁限用政策出台后,国内许多农药企业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积极抢占高毒农药退出后所留下的10万多吨市场空间,作为传统的广谱、高效、低残留、毒性相对较低的杀虫剂品种,毒死蜱的市场潜力被普遍看好。
据了解,截至2007年底,国内毒死蜱相关产品共登记了596个品种,而2006年相关登记品种仅为215个,一年时间登记数量增长了177%。2008年又有近百个品种登记,而到目前毒死蜱登记品种已达到1100个,毒死蜱市场空间在迅速扩大。
与此同时,在国家高毒替代项目资金支持下,投资毒死蜱的项目不断增加。据了解,山东天成公司2008年在原10000吨产能的基础上,扩建至15000吨,南京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在原10000吨产能的基础上计划在马鞍山再投资建设,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也由近年的5000吨扩建至10000吨,同时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沙隆达集团公司也在新建扩建毒死蜱的项目。同时,还有一些有实力的非毒死蜱企业也开始涉足其中。
积极的投资建设使国内毒死蜱产能迅速增长。据测算,目前我国毒死蜱产能已接近10万吨,而我国毒死蜱国内需求仅1.8万吨,如同草甘磷一样,我国毒死蜱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然而受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销售受限,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一些装置产能上万吨的企业,产能发挥也只有几千吨。尤其是2009年上半年,毒死蜱及其农药中间体开工率均不足50%。虽然目前市场稍有回暖,但是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势头有增无减,行业隐忧时刻存在。
为此,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总经济师郑先海明确表示,我国毒死蜱行业已经明显产能过剩,行业应敲响警钟,理性发展,避免步草甘膦后尘。
不可忽略的竞争危机
毒死蜱作为高毒农药的替代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增长的潜力,但同时面临着竞争危机。
毒死蜱最早是由美国陶氏公司发明并于1965年在美国登记开始使用,然而作为最古老的杀虫剂品种之一,它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更替命运。2000年,根据美国环保局严格的环保新标准,毒死蜱逐渐从住宅上被淘汰使用。如今在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在某些范围内也已经开始禁用,特别是在家庭、花卉、住宅、草坪等。
而且从目前全球市场宏观发展趋势来看,毒死蜱在欧洲、美国、东南亚、印度等主要农药使用大国使用量变化也非常小。除我国受高毒农药替代的市场机遇带来的增长潜力外,全球毒死蜱市场可谓波澜不惊。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俞阳总监认为,因高毒农药替代原因,毒死蜱在中国有增长潜力,但是由于全球市场是一个动态的市场,国际市场的跟进会对毒死蜱有很大的影响的。在今年三月份美国颁布了重新登记程序制度,一些新的化学农药在与毒死蜱竞争市场份额,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也会减少毒死蜱产品的应用,传统的毒死蜱市场将不可避免地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
国际国内竞争危机时刻存在,多数企业将希望寄托于国际市场的行情好转。随着我国毒死蜱生产迅猛提速,预计2015年我国毒死蜱生产和供应将占全球产量的40%以上,据此预测,2015年我国毒死蜱市场出口量将达到10.3万吨左右。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有可能会成为全球毒死蜱生产和供应大国。
然而郑先海认为,靠大量出口并不能提升我国毒死蜱产品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出口基本上都是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原药,农药基础加工是高污染、高风险的行业,现在很多跨国公司的农药原药和农药中间体都转到中国来做,而跨国公司在中国卖的是制剂,是品牌。靠低成本、低附加值的产品去抢占国际市场,虽然原料市场的占有率有了,但是真正在国际国内市场畅销的却是跨国公司的品牌,更多的利润是被跨国公司赚走了。
我国农药工业发展历程中缺乏行业自主创新技术,而依靠大量出口农药原药的模式已经成为 “行业之痛”,如果不敲响警钟,毒死蜱将不可避免、无可奈何地步草甘膦的后尘。为他人做嫁衣裳,而自己最终一无所有。
毒死蜱理性发展之路
中石化集团南化公司高级工程师梁诚指出,毒死蜱迎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希望行业能够抓住市场机遇,赢得发展,同时也呼吁行业放远眼光,规避风险,理性发展。
梁诚认为,企业在投资建设时,首先应考虑装置建设的竞争能力,比如原料、市场、现有企业的竞争水平等问题, 应该在拥有或者接近原料和下游市场的地方建设装置,尽可能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格局,或者与周围企业形成共有的产业链,以形成可持续竞争能力。
此外,毒死蜱虽然在我国迎来了发展机遇,但是产品本身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存在政策和市场风险,企业应对市场保持清醒的认知度和敏锐的风险意识。
机遇面前,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可以避免企业在一个品种上过度竞争,围绕毒死蜱的市场空间,定位自己的优势,可配合毒死蜱的装置,做毒死蜱的剂型或者开发新的剂型,同时,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靠高新技术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长期以来,跨国公司靠创新、靠自主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而我国的企业是靠仿制,靠国外过期专利做市场。毒死蜱就是美国陶氏公司过期的专利产品。由于高毒农药的替代,迎来毒死蜱的发展机遇,但并不等于具有了核心竞争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农药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长期的问题。对于我国农药企业来说,一个农药新品种的开发,平均需要2亿美元投入,8到10年研发,3到5年的推广,资金和人才缺乏是最大的瓶颈,行业在短期内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难以克服的现实难题。郑先海总经济师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想做强就必须依靠创新。在没有新的核心技术出现之前,提升毒死蜱产业整体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市场自然调整,像是草甘膦一样,竞争恶化,市场优胜劣汰,必将迫使企业由产能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毒死蜱行业未来的风险显示出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比较国内外近年农药工业的发展历程,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速度提高,行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目前有些产品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然而回顾农药行业的发展历程,无不是在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的基础上进行痛苦的“调整”之后,行业才有了整体水平的提升,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才是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