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化肥市场逐步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需平衡再到供应过剩,国家针对化肥产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具有明显的倾向性,那就是:为了支持农业发展和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节约能源和资源、维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最直白的说法,就是维护化肥行业健康发展,保持化肥市场稳定、让农民买得起肥。
粮食安全是第一位的——化肥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是国内所有产品价格改革中速度最慢的,足见国家对此项改革态度之审慎。从国家统一管理到双轨制再到市场调节,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放在第一位。化肥优惠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所以对化肥市场采取限价政策就在情理之中。限价政策符合中国国情,虽然市场性不足但有助于市场供需间平衡。因此让稳定的市场满足农民粮食生产需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成为国家50多年制定化肥价格政策的中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完善机制,为保障化肥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后,国家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此次取消化肥价格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形势。随着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崩溃,国际化肥价格中的尿素和磷酸二铵价格已经低于国内,为国内化肥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据专家介绍,新机制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取消国产化肥出厂价格限制,和针对化肥流通环节所采取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内化肥生产及流通环节的市场化改革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后,企业可以按照市场规律正常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市场供求及成本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价格,增加生产经营灵活性、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化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