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价格有所回落,但今年钾肥销量起码减少50%,部分香蕉种植户尤其散户,基本不施氯化钾了。”6月1日,高州市农资经销商区明耀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而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基本印证了这种说法:今年1-4月,进口氯化钾总量只有142.92万吨;平均进口金额为610.59美金/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5.35%。
究其原因,主要是下游复合肥生产企业开工率低,农民减少施用,近期国内氯化钾成交清淡,俄红钾多报在3000元/吨左右,进口白钾在3200元/吨上下浮动,价格比前期下降10%左右。不过,让人费解的是,最近在上海举行的第77届IFA会议透露,世界几大钾肥供应商仍不愿下调价格,而中国方面提出今年进口氯化钾合同价在400-420美元/吨,比去年下降170美元左右。
俄红钾报价低至2800元/吨
虽然今年进口氯化钾减少四分之一,但由于去年国内库存较大,目前国内钾肥供应充裕。来自湛江港氯化钾港存快报称,5月27日,湛江港进口氯化钾港存在82.9万吨左右,其中加红钾为40万吨、加白钾为1.7万吨、加拿大大颗粒红钾为2.4万吨、俄红钾为17万吨、俄白钾为6.5万吨、俄罗斯大颗粒红钾为1万吨、约旦白钾为8万吨、德国氯化钾为6.3万吨;赤湾港进口氯化钾港存在12万吨左右,其中俄红钾为7万吨、加红钾为2万吨、以色列白钾为3万吨。
5月下旬以来,国内港口的氯化钾报价出现回落。目前,国内港口俄红钾报价在2900-3100元/吨左右,约旦白钾在3200-3300元/吨,比早前下降了50-150元/吨。尽管如此,但广州经销商陈经理表示,4-5月,国内复合肥生产厂家开工率不足,钾肥需求很有限,出货并不理想,经销商在价格上均有让步。如华东港口氯化钾市场报价,俄红钾在实际操作中有2850元/吨的价位,甚至出现2800元/吨的低端价位。
这种交易低迷的局面,直接导致进口量减少。今年4月,中国氯化钾进口量15.39万吨,进口平均金额639.9美元/吨,比去年4月下降3.68%;1-4月进口总量为142.92万吨,平均进口金额为610.59美金/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5.35%。
中国谈判底线价420美元/吨
然而,中国钾肥市场交易低迷,并未能触动世界钾肥巨头的神经。作为全球最大的钾肥供应商之一的加拿大萨斯喀彻温钾肥公司(PCS)近日表示,宁愿减产或关闭一段时间,也要等到中国钾肥进口需求出现增长。他们甚至还高调称,如果中国不决定进口钾肥,他们不会恢复生产。据介绍,今年世界各大钾肥生产商已大幅减产,减产计划多达1500万吨。
PCS公司负责人认为,中国有望在6月底与全球钾肥生产商之间达成价格协议。但最近在上海召开的第77届IFA会议上透露出的信息,这个期望似乎还比较遥远。参会的巴西与印度等国代表表示,今年多个国家钾肥采购量依然不减,世界钾肥巨头BPC向他们国家的报价,维持在每吨750美元/吨;Canpotex也锁定在750美元/吨不降价。有传言说,今年印度曾提出420美元/吨的合同价,但遭钾肥巨头的拒绝。在IFA会议上,Canpotex已与泰国、印尼达成协议,红钾价格为735美元/吨。
鉴于当前国内钾肥库存大、价格下滑、边贸钾肥冲击和市场疲软等因素,在今年与钾肥巨头谈判中,中国企业强烈要求他们下调价格,但至今仍未能没达成一致协议。据了解,中国方面提出的进口氯化钾合同价为400-420美元/吨,而BPC等供应商则要背道而驰,表示将在去年576美元/吨合同价中,再上升50美元/吨,判断陷入僵局。
国产低价钾肥冲击进口产品
世界钾肥巨头要挟中国企业不降价的原因似乎很简单:如果农民短期内不施钾肥影响不大,但长期减少或不施钾肥,粮食会减产,农产品品质会下降,因为中国是缺钾的农业大国,不可能长期不进口和施用钾肥。鉴于中国当前钾肥的库存量大,他们宁可继续减产或停产,也不要撕破降价的口子。
这种拉锯战究竟能维系多久?青海滨地钾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余东升认为,随着近年国内青海、新疆等地钾矿资源探明量不断增多,开发力度加大,国产钾肥供应填补了部分钾肥需求缺口。他说,目前国内各种钾矿探明储量超过5亿吨,大型的有青海盐湖钾肥、罗布泊钾肥和滨地钾肥等,拥有量均超亿吨。“虽然储量比不上加拿大和俄罗斯,但其必然会对进口钾肥产生一定冲击。”
余东升说,与进口钾肥相比,国内钾肥在价格上有着巨大优势,目前国产57%含量的氯化钾,批发价在3000元/吨,比进口钾肥576美元/吨便宜1000元/吨,部分小钾肥企业的报价更是低至2400-2500元/吨。“即使价格这样低,国内钾肥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还相当可观,因为其成本均在1000元/吨以下。”
据介绍,目前,国内钾矿多数是硫酸钾镁和氯化钾镁等,但转化成硫酸钾和氯化钾产品的技术较为成熟,年产量超过200万吨,大大缓解了市场需求矛盾。余东升表示,尽管国产钾肥供应数量暂不能完全替代进口钾肥,但其低价必然对进口钾肥很大的冲击,为中国进口钾肥谈判增加了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