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磷复肥生产企业来说,2008年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年景。前期硫磺等原料价格非理性的上涨拉动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迫于正常生产,企业不得不相应提高出厂价格。高出常年近千元的市场价格又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使农民少用或不用高浓度磷复肥(施肥量与上年减少了1/4)。在此期间,虽然国际市场各种高浓度磷复肥处于高价位,但是中国主管部门考虑保证国内的市场供应,对国内化肥出口实行高关税政策。国际市场不让进,国内市场销不出,这就把企业逼进了死胡同。8月份以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造成国际市场硫磺等化肥原料价格大幅跳水,使国内高浓度复合肥生产企业的高价原料和产品成了烫手的山芋,造成大量的库存,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据统计,仅高价原料一项,就造成磷肥行业高达156亿元的亏损,相当于上年全行业利润的两倍。因此一些企业要求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
政府是否应该给企业一定的补贴,能不能给予补贴,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反对的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就是有赔有赚,如果赚了是企业的,而赔了就要国家用纳税人的钱来补助,哪有这等道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既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在中国,政府对化肥这一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产品,在去年及以前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对其价格和进出口等经营行为仍有种种政策限制。当然造成磷肥行业巨大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国家严控化肥出口政策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保证国内市场的需求,近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政府严控的初衷。去年因国际化肥及原料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却使企业为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中石油、中石化因为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暴跌造成企业亏损国家可以补贴,电力行业因为冰雪灾害和大地震造成损失可以得到国家补助,磷肥行业要求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的要求并不为过。当然磷肥行业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补贴,企业能不能得到政府的补贴、补贴多少还都是个未知数,因此企业还得立足通过自救和互救,早日消化高价原料和产品库存,尽快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