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秋季化肥销售即将开始,由于国家关闭了出口国门,国内化肥市场供应充足,但化肥仍将维持高价位运行,这无疑将使制假贩假更加有利可图,高额的暴利诱使更多的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因此化肥监管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维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化肥。
然而,目前农资打假工作“打不准,打不狠,打不死”的现状却令不少网友担忧。
网友叙新:假冒伪劣化肥为什么屡禁不止呢?纠其原因是打假队伍普遍缺乏必备的条件。
众所周知,农资打假必须具备五个条件,除权利外,还要有能力、精力、利益和有效监督。现在的打假队伍,除具备了权利一项外,其他四个条件都存在欠缺。
首先,农资市场分散度高,季节性强,国家不可能配备足够的具有识假能力的打假人员,由于能力和精力的欠缺,面对五花八门的制假贩假花招,执法人员往往是一筹莫展,造成”打不准”。
其次,打假部门往往不是假货的直接受害者,甚至是假货的受益者,只须将假货控制在农民能容忍的限度内,万万不可让假货彻底杜绝而断了财路;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不仅“打不狠”,更“打不死”。
因此,面对艰巨的打假形势,必须弥补打假工作的欠缺,吸收新的力量加入打假行列。那么,哪些是打假可以依靠的力量呢?
农民虽然对假货深恶痛绝,但缺乏打假的能力和精力,只能发挥他们的举报、监督作用。
大型农资生产与流通企业具有打假的能力和精力,造假者五花八门的“猫腻”,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小儿科。更有众多的业务人员终日奔走在终端市场,对假货的窝点一清二楚。
此外,正规企业是假货的直接受害者,假货抢占了他们的市场份额,扰乱了他们的市场秩序和价格体系,他们对假货同样深恶痛绝,出车、出人协助打假的积极性高。同时由于利益相关,他们还会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因此,大型农资生产与流通企业应该成为打假的主要依靠力量。
此外,媒体也应加入打假行列,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网友超黑:打假,年年难打年年打。防范地方保护主义其实也是农资产品执法打假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因为地方官员都不希望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出事情,何况还有利益在里面。
网友看不清:尽管政府每年都实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可是还是不可避免有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事件发生,试问政府有没决心维护好农民权益?
网友观华:这几年通过政府各部门的联合行动,重大案件已经有了明显下降,但假劣种子、农药、肥料要彻底杜绝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我认为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企业自身的约束力量,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扶持壮大一批诚信良好、产品质量可靠的企业,通过他们做大做强,逐步使农资市场尽快建立一个买得放心、用得放心的市场环境。